正文 第2章 用嘴巴改變命運——除了膚色,你也能成為“奧巴馬”(1)(3 / 3)

練好口才,就好像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經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任何一種產業,任何一種工作,都趨向於全球合作。有合作,就得有交往;有交往,就得有口才。MBA熱潮的興起就是一個佐證,這些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更是為了搭建高品質的人脈關係,以從中獲取商機。在這個過程中,口才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哈佛商學院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一個朋友不是靠嘴巴交來的。”即使是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也會把口才訓練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談吐動人是哈佛優質人才的標誌。

課前預習。

1960年夏季,一位來自馬塞諸塞州的身材瘦小的年輕議員在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時發現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若幹個攔路石:

他不知名,而他的對手曾與赫魯曉夫交過手,曾為艾森豪威爾服務過,並且把間諜阿爾傑·希斯送進了監獄;

他的父親是個金融家,許多人對他的財富和權力感到不滿;

他年輕,而他周圍的人比他更年輕;

他在行政和立法事務方麵的經驗不足……

這樣一個年輕人該怎樣才能獲得這片土地上最崇高的職位呢?

然而,這個年輕人利用他談吐動人的優勢,有條有理地逐個消除了1960年競選中最令他煩惱的難題。這個年輕人就是約翰·肯尼迪總統。

課堂指導。

無論是私人訪問,還是公開演說,無論是在公司、政府機關,還是在家庭中,那些星光熠熠的哈佛才子總能表現得卓越出眾。他們利用自己動人的談吐資本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家庭上的舒心美滿。在哈佛,似乎已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規律:任何一個優質人才都有著足以打動人心的口才能力。哈佛教授經常教導自己的學生清晰明了、強勁有力的表達,是當今社會中領導才能最突出的標誌之一。或者可以說,這種表達造就了一個人領導人物。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誰閉塞自己,誰不懂得交換信息,誰就沒法適應社會。一份很有影響力的美國雜誌刊登過這樣一句話:“說話,說話的方式,說話的次數,以及說話的氣氛……是商務溝通係統的生命血脈。”

有一個流落到美國的英國人,身無分文。為了能生存下來,他走進了一位大商人的辦公室,要求與這位大商人麵談。看到英國人衣衫襤褸,一副寒酸樣,大商人動了惻隱之心,答應給他一次機會。談話一開始,英國人就利用自己的口才緊緊抓住了對方的注意力,大商人隻是打算聽他說幾分鍾,但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談話結束後,這位大商人給分公司經理打了一個電話,為這個英國人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潦倒的英國人卻能在短時間內影響一位大人物,原因就在於他動人的談吐。

美國鍾表業連鎖大亨、曾在哈佛大學做過教授裏納德說過:“當我想好了給對方什麼利益後,就用最讓他高興、不容置疑的話說出來,結果我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現在。”

那麼,使對方願意聽我們說話且達到效果的說話技巧,具體有哪些呢?

1.說話風格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