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不喜歡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陽光才能生長。同樣,陰沉感的談話,會讓人產生疑慮、厭惡感及壓迫感。
2.擁有個性的聲音。
有的人說話的聲音讓人覺得是一種享受,優美的嗓音確實很容易打動人。很多人在談話時,非常注意說話的聲音,他們會依據自己的個性、談話場合及所要表達的情感而變換說話的聲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3.語氣肯定。
每個人都擁有自尊心,很容易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傷害,這樣便會下意識地表現出拒絕的態度。所以想讓對方聽自己說話,首先得傾聽對方想要表達些什麼。所謂“說話語氣肯定”並不是指肯定對方說話的內容,而是指留心對方容易受傷害的感受。
4.語調自然而變化。
自然的聲音總是悅耳的,交談不是演話劇,無論自己擁有什麼樣的語調,都應自然流暢,做作的聲音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當交談的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時,應采用以下的技巧:當前一個人聲音很大時,我們就要壓低聲音,做到低、小、穩;當前一個人音量較小時,我們就要略提高聲音,使聲音清脆響亮,以引起大家注意。
5.習慣用法。
每個人對於語言都擁有各自的運用標準,一旦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會有不協調的感覺。在與人交談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或對方的情況而分別使用適當的語言。如果不分親疏遠近,一律以和同事談話時的措辭來交談,那麼就不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6.思路有條理。
當目前的談話爭論不休,而且沒有頭緒時,我們如果想站出來講話,就要力求詞句簡短,聲音果斷,說話有條理。想要做到講話有條理,就需要我們在開口說話之前稍作思考,想好發言的邏輯性,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在說的時候要突出重點,不求麵麵俱到,但一定要詳略得當。
談吐動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本領,但是如果堅持下去,總會有一天,我們的口才也會像那些星光熠熠的哈佛人一樣,為自己帶來數不盡的財富。
奧巴馬的口才煉金術:隻說能做到的。
課前預習。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被譽為“民主黨近幾十年來,罕見的有思想、有能力的政治家”。奧巴馬曾在一篇演講中提到,有一位父親剛失去工作,他老淚縱橫地說,他正發愁怎樣才能付得起沒有醫療保險的兒子每個月4500元的救命的醫藥費;還有一位高中畢業的女孩,有不錯的學習成績,想上大學深造,卻沒有錢支付學費。奧巴馬由此疾呼:“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幫他們?”
“這才是美國的承諾,是為我們自己負責,但我們也與這個國家休戚與共,我要為我們的兄弟姐妹負責。這是我們應該保持的承諾,這是我們現在所要的改變……我將為95%的工薪家庭減稅,因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們最不該做的事就是增加中產階級的稅負。”
這就是奧巴馬的承諾,不浮誇、實際、讓人覺得切實可行,這也是他能夠吸引眾多選民的原因。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的領導人是一個隻說大話卻沒有實際行動的人。人們關注更多的是自己能得到多少實惠,而不是僅僅聽他們說的話有多漂亮。
課堂指導。
綜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把說話有分寸作為自己必備的修養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分寸是一種不偏不倚、可進可退的中庸哲學。但中庸之道抽象,很難恰當地把握其中的內涵;而分寸之道,卻是一種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易於讓人明確地把握,具有可為人所用的實際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