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德巴定律最開始應用在企業管理方麵,它認為,作為團隊領導者,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少插話,少插手,適時控製自己發表演說和多管“閑事”的欲望,讓下屬有更多參與的機會和發揮的空間。而白德巴定律在人際交往中則指的是管住自己的舌頭,這是一種很好的美德,因為懂得並善於約束自己嘴巴的人,會在行動上得到最大的自由。
在一次講座中,克萊爾教授給學生們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一次政治討論會議中,一名長官的發言繁瑣且拖遝,相同內容竟然重複了七八次。而且在他的報告中,總是翻來覆去地強調那些無關緊要的小細節。終於,有人忍無可忍地指責他:“你的立場到底是什麼?”“你說的這些到底哪項是你所謂的重點啊?”
的確,沒有重點的話說再多遍也隻是廢話,不僅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還會招人厭煩。
1994年7月17日,在法國政府大廈門前,37歲的洛朗·法比尤斯出現在眾人麵前,進行總理就職演說,他胸有成竹地說:“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人們還等著聽他往下講時,他已經結束了演講,轉身回辦公室去了。
洛朗·法比尤斯沒有沿襲以往總理就職演說長篇大論的慣例,以短小精悍的演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在以後的工作中也雷厲風行,頗受歡迎。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語言簡短精練,真正達到“話”以稀為貴的境界呢?
首先,訓練自己的思維。
反複地對事物進行綜合整理、邏輯分析,這樣可以讓自己盡快抓住事物的本質。然後試著把這些事物的本質歸納出來,注意語言精練。
其次,養成斟字酌句的習慣。
對字句進行反複推敲,審慎使用。
最後,學會用“重點標題”的模式思考談話內容。
所謂“重點標題”模式,就是把要說的話分成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提煉出一個標題,熟記於心,這樣講起話來就會井井有條,不會出現離題萬裏的情況。
美國《財富》雜誌199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前500家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中,有大約20%是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活躍在各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長等顯赫位置上,他們所經營和管理的公司,往往是全美,乃至全世界聲名卓著、資產雄厚、獨霸一方的超級企業。這些企業家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深知作為一個領導者,少說話遠遠比多說話得到更多。
哈佛心理學教授克洛怡說過:“廢話連篇的人,即使在其他方麵都無可挑剔,他也隻能在良好氣質的大門外張望,因為這樣的人並不受歡迎。”的確,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尤其對於那些立誌未來成為企業高管的哈佛學子來說,掌握“話”以稀為貴的真理是成為明智的管理者的必要條件。
布朗定律:潛入對方大腦,言語真誠得人心。
課前預習。
一位30多歲的女人在失業一年多後,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某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裏來了一位土裏土氣的年輕男子,他衣衫破舊,一臉的悲哀、狐疑,不時用貪婪的目光,盯著那些高級首飾。
這時電話響了,女人在接聽電話時,一不小心把裝戒指的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撿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麼也找不到。
這時,她看到那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醒悟到了戒指可能在那兒。
當男子即將走出自動門時,女人柔聲叫道:“對不起,先生!”
“什麼事?”他問,臉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什麼事?”他連續問道。
“我先生和我都失業一年多了,我上個星期才找到這份工作。現在找份工作真不容易,是不是?”女人神色黯然地說。
男子長久地注視著她,終於,一絲靦腆的微笑浮現在他的臉上:“是的,正是這樣。”
他接著說:“但我覺得你在這裏會做得很好。”
說完,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讓我握握你的手,表示我真誠的祝福好嗎?”
然後,他轉過身,慢慢走向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