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目送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轉身走向櫃台,把手中握著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處。
課堂指導。
溝通學中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布朗定律,它是美國職業培訓專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布朗定律是指一旦找到了打開對方心鎖的鑰匙,就可以反複用這把鑰匙打開對方的某些心鎖。在與人交往中,打開別人心鎖的鑰匙就是真誠。
哈佛的教育理念很強調待人真誠的重要性。一個說話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同時也難以打動聽眾。很多畢業於哈佛大學的著名政治家的交際之所以出色,主要在於他們始終銘記母校給予自己的智慧,特別注意培養自己說話、演講的真切情感。
故事中的女人不批評,不苛責,更沒有咆哮,就成功地收回了男人偷拾的第六枚戒指。其奧妙就在於女人真誠的話語產生了撼人心魂的作用,真誠在此處勝過了任何技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善用情感來凝鑄語言,是一種最高境界的智慧。正如1858年,林肯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也能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也成了林肯的座右銘。
二戰期間,年近70歲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秘書口授反擊法西斯戰爭動員的講稿時,講到激動之處,熱淚盈眶。他的這一次演講,動人心魄,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誌。
一次哈佛畢業典禮上,在談到“真誠”的時候,一個畢業生的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說:“一個說話者如果講話華而不實,隻追求華麗的辭藻,開出的隻能是無果之花;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隻是‘人工仿製’的感情,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騙不到聽眾的心。而說話者一旦講話袒露情懷,敞開心扉,就會達到語調親切、激情迸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心魄。”
如今,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太多的浮躁,人們普遍存在著不信任的心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毫無疑問,口是心非,就是表麵上說得天花亂墜,而內心則並非如此;表麵上百依百順,而實際上則是我行我素;嘴裏說著讚譽之詞,而內心則是詛咒。
哈佛教授尼克在一次心理學科的講座上說,說謊即使可能在某些場合會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歸根結底,其罪惡是遠遠超過其益處的。隨即,尼克教授指出了口是心非的幾種目的:
其一,是為了迷惑對手,使對方對自己不加防備,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二,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這也是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戰;
其三,則是以謊言為誘餌,探悉對手的意圖,懷有這種目的的人是最危險的。
口是心非可以與虛偽畫等號,因為口是心非的人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必然要用謊言去應付別人,因此說謊的人自然也是一個虛偽的人。
哈佛學生在談起自己的教授如何提醒他們避免口是心非、真誠待人的時候說,教授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記住說謊的危害就如毒品對人體的殘害,一旦沾染上,就很難戒掉。說謊者不僅會使人厭煩,更會喪失自己的人格:
首先,說謊者永遠是虛弱的。
因為他不得不隨時提防謊言被揭穿,就像一隻偽裝成人的猴子一樣,要時刻防備被人抓住尾巴。
其次,口是心非者最容易失去合作者。
因為他對別人不信任、不真誠,別人也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對於大多數畢業後想從商的學生來說,是致命的缺點。
最後,口是心非者終將失去人格——毀掉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做人就要做個真誠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對待別人要誠實,不要兩麵三刀,在算計別人中度過一生,是很累、很痛苦的事。坦誠地做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得到的不止是對方的信賴,還有機遇。
波什定律:至少讓讚美聽上去和看上去是真的。
課前預習。
在2008年美國大選前夕,奧巴馬的外婆去世了,在進行拉票活動的最後一天,奧巴馬講述了外婆的生平,也講到了她的婚姻,還有她與外公是如何熬過大蕭條、如何帶著奧巴馬的母親熬過二戰,最後奧巴馬這樣評價他的外婆:
“她是那種很謙卑、直率的人……她是那種在全美國都有的沉默英雄。他們不出名,名字不在報紙上,但他們每天努力工作,照顧家庭,為子孫們作出犧牲……在人群裏有很多這樣的沉默英雄……
“這正是美國的精神,這正是我們為之奮鬥的……我們要讓全美國的沉默英雄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