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歉要真誠。
道歉並非恥辱,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現。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連偉人們有時也要道歉。丘吉爾起初對杜魯門的印象很壞,但後來他告訴杜魯門說以前低估了他——這是以讚譽的方式道歉。道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為自己的過失尋找借口,以保住自己的麵子。這樣做,隻能讓人覺得你沒有誠意,而沒有誠意的道歉是不會獲得他人的諒解的。正如托爾斯泰真誠的道歉得到了屠格涅夫的原諒,挽救了兩人的友誼。
道歉態度要誠懇,真心實意地認錯、道歉,不要歸咎於客觀原因,不要做過多的辯解。即使確有非解釋不可的客觀原因,也必須在誠懇的道歉之後再略為解釋,而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
2.麵對道歉要忌回避。
道歉並非示弱,而是顯示了你的真誠和勇氣。當你犯了錯並給別人造成困擾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而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開口說聲“抱歉”,用真誠的歉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其次,道歉貴在一個“誠”字,不要說遮遮掩掩的話。
3.借他人之口較達歉意。
當過錯嚴重、對方對你成見很深時,直接當麵道歉肯定會被對方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通,這時候對方隻會發泄情緒,而難以接受道歉,所以最好通過第三者先轉達自己的歉意,讓對方先消消氣,然後等對方心情稍微平靜之後,再親自道歉。
這種技巧使用起來有兩個關鍵之處:一是選擇合適的第三者,最好是對方的好朋友;二是你與第三者的交談一定要恰到好處地表達歉意,並且讓第三者明白你的良苦用心,這樣,第三者才會替你轉達歉意。
道歉,不隻是“對不起”簡簡單單三個字,還是一種心靈美的外在表現。勇於道歉的人,也是善於體諒別人,善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所以,就像哈佛溝通學教授愛莉絲說的那樣,一旦發現自己做錯了,一定要及時地、真誠地,更要講究方法地表達歉意,這樣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
拒絕不是嘴唇閉合,發出“NO”的聲音。
課前預習。
意大利音樂家羅西尼生於1792年2月29日,因為每4年才有一個閏年,所以等他過第18個生日時,他已72歲了,他說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在過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訴他,他們集了兩萬法郎,要為他立一座紀念碑。他聽了以後說:“浪費錢財!給我這筆錢,我自己站在那裏好了!”
還有一則關於雨果拒絕別人的小故事:雨果成名後,一張張請帖雪片似的飛來,怎麼辦?直接拒絕顯得沒有禮貌,於是他想出了個好辦法:拿起剪刀,哢嚓哢嚓,把自己的半邊頭發和胡子剪掉。當有人敲門進來說“請您參加……”時,雨果笑嘻嘻地指著自己的頭發和胡子說:“喲,我的頭發真不雅觀,真遺憾!”邀請者見狀,哭笑不得,隻好悻悻而去,卻又因此情此境而大大消除了被謝絕引起的不悅。當雨果的頭發長齊後,又一部巨著問世了。
課堂指導。
在之前的章節中,我們講到了拒絕的本質是一種喪失,因為它本身是對他人意見的反駁,所以不如其他讚同的語言令人心情愉悅。對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絕別人的相邀,我們也列舉了哈佛講師結合眾多案例給出的建議。
但是,在一些公開的社交場合中,或者主動拒絕他人,也就是下逐客令的時候,如何說“不”似乎更加困難。尤其對於那些遊走於各種社交圈子的名人政客、商界英才,應該怎樣說“不”,才能既表達自己的心願,又不至於使自己被其他人指指點點呢?
1.拒絕他人,要留台階。
(1)態度上要表現得友好和熱情。
(2)拒絕之前要表明你對他的同情。
(3)對於難纏而麻煩的對手,暗示你對他的漠視。
比如,若是不想答應對方的要求,而對方卻死死地糾纏,也不顧及太多的禮貌,這時我們就可以故意假裝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暗示我們對他本人和他的事情根本不在乎。這是一種實用的心理技巧,對於惹人厭煩或有意輕視疏遠的對象,就故意問:“啊,我忘記了,你的名字叫什麼?”但要小心使用,這種問法,一定會給對方以相當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