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氣質課 自己人不是用來偏袒的
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是有人犯了錯,那麼不管他是不是所謂的“自己人”,都不應該有所偏袒。有時候正因為是自己人,更應該在犯錯時先承擔錯誤。作為領導,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先檢查自身的錯誤,再檢查自己人的問題,而非把錯誤都推到別人的身上。因為,這絕對是一種沒有擔當的表現。
Step1:不要害怕承擔錯誤
失敗是為了以後的成功,所以說,不要害怕暫時的失敗。愛迪生失敗一萬次才發明了燈泡,所以失敗一次不必擔心。但是“一般人”常常隻失敗一次就放棄了,所以“一般人”很多,而愛迪生隻有一個。承擔錯誤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那會讓你成長得更快。
Step2:推諉責任意味著氣質的缺失
一個有氣質的人是絕對不會推諉責任的,因為他知道,一個人應該怎麼做才能更接近成功。氣質是個抽象的東西,但是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都能夠表露出來。每每遇到事情就推諉責任的人,意味著責任心的缺失,而如果缺失了責任心,氣質的光輝也會蕩然無存。
Step3:檢討自己才能進步
不要覺得檢討自己把過錯和問題往自己身上攬,是件做起來很不實惠的事情。事實上,檢討自己更意味著你的進步,因為隻有看清楚自己身上的錯誤,你才能一點一滴地改正它。如果每次都忽視身上的問題,光顧著攬功勞,那麼你永遠隻能原地踏步。
哈佛氣質課筆記
Point1 越是自己人,批評就越應該嚴厲。
Point2 不要隻看領導身上的榮譽,更要看到領導肩上的責任。
Point3 能夠先進行自我批評的人才有成功者的氣質。
第四節 認錯從上級開始,表功從下屬啟動
平凡人跟領導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差距,就是領導者懂得什麼叫身先士卒,什麼叫不貪功。如果你想擁有領導力,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勇敢麵對才能幫你。犯了錯誤,隻有勇於承擔,才是真正地有領導力。
同樣,如果你已經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權力,那麼一些功勞就應該分給屬下,而不是把所有的功勞都撈到自己一個人身上。那些功勞對你來說隻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但是可能關係到別人的整個人生軌跡。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牢牢地抓住所有的功勞,學會把功勞讓給別人,這能顯示出你的心胸,對塑造你的整體形象也非常有好處。
不要覺得把過錯攬過來,把功勞讓出去,你吃虧了,要懂得很多時候,吃虧就是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似你失去了很多,可實際上你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出更多。知道了這些,你就已經具備一個成功領導者的雛形了。
⊙下屬的錯就是領導的錯
很多領導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一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想怎麼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或者說怎麼把問題盡量從自己身上撇清。
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常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想說,如果你隻想做個碌碌無為的人,這確實毫無疑問且沒什麼可探討的,但是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進步,想要擁有領導力,這麼做是絕對不正確的。
要知道,所謂的領導就是那些在社會組織中擔任職務、負擔責任、履行職責的人。之所以叫他們領導,是因為他們的職責主要就是負責引領和指導下屬工作。領導的意義不單隻在於指手畫腳,更重要的是要正確地指引下屬的工作,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因此,就領導的職責來看,下屬的錯誤毫無疑問有超過百分之五十是歸咎於領導的。因為你沒有好好地領導自己的下屬把事情做好,這就是你最大的錯誤。事實上,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到整個社會,小到一個組織,都是一個整體,你作為這個整體中的一員,他人的一切行為實際上都會影響到你。而不像很多人覺得的那樣,別人的事那是別人的事,跟我沒有關係,這是大錯特錯。其實,在一個集體中,別人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與你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是作為領導,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導下屬,以致他犯了大錯,那就是你最大的失職。曾經有研究機構做過調查,結果得出結論:想要成為一個好的上司,必須做到四點,那就是,要做一個教育者、培訓者、扶持者和教練員。也就是說,一個稱職的領導在工作中必須要把自己和下屬緊密地聯係到一起,不能分離開來,這樣的話,你才能體會下屬的心情,也才能更好地指揮下屬工作。
其實身為領導,下屬犯錯,你承擔責任往往對你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事實上這本來就是領導的責任。但是如果你把責任都推給下屬,則會傷了下屬的心。這樣時間長了,誰還會真心服從你的領導呢?你還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