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市場營銷:將營銷理念貫穿於商業活動的始終(4)(3 / 3)

事實上,從目前全球市場競爭的發展趨勢來看,專一型企業最終將無一例外地擊敗多元化企業。因為消費者通常會認為一個企業不可能事事精通,如果需要購買某種產品,他們必然會選擇生產最好的產品的企業。

其實很多年前,通用電氣公司就曾遭遇過這樣的事。當時,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一個“組合式電站”的概念,向電力公司打包推銷各類電氣組件,希望包攬電力設備車間的所有業務,在完工後把鑰匙交給電力公司即可。這種“一站式購物”的概念,聽起來相當不錯,但結果卻並不理想。這些電力公司的負責人通常會說:“非常感謝,我們會買通用的渦輪發電機,不過要向其他專業廠家購買轉換裝置、控製器和其他部件”。可見,即便是麵對通用電氣公司這樣的超大型企業,客戶也難免對其能力表示懷疑,更遑論其他企業了。

不單是高科技產品如此,一般消費品同樣如此。通用電氣公司有一段時間曾大力推廣“整體廚房”概念,但遇到了與“組合式電站”相同的問題。家庭主婦們通常會說:“我們會買你們的冰箱,不過我們要向‘廚房幫手’(KitchenAid)購買洗碗機,向‘美泰克’(Maytag)購買洗衣機。”所以,韋爾奇上台之後,不斷淘汰非通用電氣公司專長的產品,並最終走出了盲目擴張的誤區。

哈佛大學名譽博士、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在談到上述問題時總結說,當企業的產品線延伸不是出於一種需要,而是出於一種欲望時,最好還是謹慎從事,“我們這時需要的往往不是發散,而是聚焦”。這就是企業在進行市場營銷時需要注意的所謂“聚焦法則”。

基於“聚焦法則”,近20年來,美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傾向於精耕細作,走專業化路線。比如,戴爾隻專注於個人電腦,英特爾隻專注於芯片,而微軟則隻專注於電腦軟件。與此相反,日本企業則比較傾向於寬而淺的發展模式,其典型代表就是富士通。富士通生產的產品包括個人電腦、芯片和軟件,相當於戴爾、英特爾和微軟的組合。初看上去,似乎富士通的財務表現應該更好,但情況卻恰恰相反。在過去的20多年當中,戴爾的純利潤和總銷售額之比為6%,英特爾為20%,微軟為30%,而大而全的富士通不僅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數十億美元。英特爾前CEO安德魯·格魯夫曾說:“我寧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用我全部的時間去考慮這個籃子是否合適,也不願意在每個籃子裏放一個雞蛋。”誠如他這句話所隱喻的,更豐富的產品線不一定就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在消費者心智競爭的時代,“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因為產品線越多,品牌的力量就會越弱。一旦無法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企業的發展自然會變得舉步維艱。

正如科特勒所說,“市場營銷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並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能起很大的作用”。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製定發展戰略時,往往不能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待問題,甚至一些重要的決策會議根本沒有市場營銷人員參加,而隻有一些對市場營銷一知半解的管理者參加。但實際上,管理者思考問題的方式與市場營銷人員思考問題的方式截然不同,因為他們更多的時候處於幕後,比較擅於處理宏觀問題,但並不了解微觀的市場行為。正確的做法是,在製定發展戰略時,企業應該更多地吸收那些優秀的、經過良好訓練的市場營銷人員參加,因為他們才真正了解市場和消費者,而這將使企業的發展戰略更加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