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構建創新型組織:創造新事物是企業成長的最有效途徑(1)(2 / 3)

林克斯·托瓦茲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序員之一,他不僅是風靡全球的Linux操作係統的發明人,更是一個極具創新意識的“自由主義者”。美國《時代》周刊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有些人生來具有統率百萬人的領袖風範,而另一些人則是為寫出顛覆世界的軟件而生。唯一一個能同時做到這兩者的人,就是林克斯·托瓦茲。”在《時代》周刊根據讀者投票評選出的“20世紀百位最重要人物”當中,托瓦茲居然排到了第15位,而從20世紀的最後幾年就開始霸占“全球首富”稱號的比爾·蓋茨不過才排到第17位。

托瓦茲的成功並沒什麼先兆,盡管這個1969年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的電腦天才在少年時代就已頗具電腦程序員的神韻——對於電腦的強烈興趣使得他很早就能使電腦接受他的指令,他對電腦運行的一切細節了如指掌。1991年,托瓦茲在赫爾辛基大學就讀期間接觸到了美國的Unix操作係統,並嚐試在這種操作係統的基礎上做些新開發。隨後,托瓦茲自己編寫了磁盤驅動程序和文件係統,它們後來成為了Linux操作係統第一個內核的雛形。在“自由軟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的感召下,托瓦茲很快就以“Linux”的名字把這款類Unix的操作係統加入到了美國自由軟件基金會的GNU計劃(譯為“革奴計劃”,旨在創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係統)中,允許用戶拷貝並且改動程序,但用戶必須將同樣的自由傳遞下去,而且必須免費公開修改後的源代碼。

正是托瓦茲的這一舉措,給Linux操作係統和他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和極高的聲譽。短短幾年間,在他身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擁護者,大家不計得失地對Linux操作係統進行增補和修改,並隨之將開放源代碼的自由主義精神傳揚下去。Linux操作係統代表了信息時代新形式的知識產權開放形態,這必將從根本上顛覆以Windows操作係統為代表的封閉式軟件知識產權的傳統商業模式。2001年,托瓦茲出版了他的自傳“Just for Fun”,中文譯為《樂者為王》。在書中,他反複強調“一切隻為樂趣”才使得自己更富創造性——因為他之所以革新Unix操作係統,並且能夠如此成功,完全是在興趣的引導下取得的,而大多數網友和電腦程序員憑借興趣對Linux操作係統進行免費的修改和增補,隻會令這款操作係統變得更加完善。

托瓦茲的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直接向企業管理者的傳統思維模式發起了挑戰,因為興趣和內心的激情才是創新的動機,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原則並不能完全支撐起創新型組織的大廈。通常情況下,金錢並不損傷員工的創造力,但它對員工的創造力也並無太大的調動作用,因為金錢並不能使員工熱愛他們的工作。相反,如果員工感到自己是被金錢收買和控製時,他們將更加具有反叛心理,而盡快擺脫這種心理的方法不是自我創新,而是走他人之前走過的老路,因為這樣才能盡快完成企業管理者要求他們完成的工作任務,同時順利拿到他們的薪酬和獎金。

其實,創新型組織的建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除了將合適的員工安排在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就是不時地對員工的能力發起一些適度的挑戰,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強烈願望,否則單調乏味的日常工作隻會令他們備受煎熬,以致對企業感到失望。

比爾·蓋茨也是一位像托瓦茲一樣的軟件天才。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興趣和熱愛,他放棄了自己在哈佛大學法律係的學業,創辦了微軟公司。作為一名對信息時代有深入了解,並且能夠理解天才的“過來人”,蓋茨在管理微軟時顯然非常清楚創新之於公司的重要價值,更明白適度的挑戰對於激發員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1980年,堪稱電腦神童的查爾斯·西蒙伊在一次電腦大會上見到了蓋茨和他的個人助理史蒂夫·鮑爾默。他們進行了大約5分鍾的交談,當時正在尋找新工作的西蒙伊馬上決定到微軟工作,因為他發現蓋茨所持的觀點卓爾不凡,預感到自己在微軟將會大有所為。

西蒙伊1948年生於匈牙利,他的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在西蒙伊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著力培養他,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名傑出的電腦工程師。事實表明,西蒙伊沒有辜負父親的教導,他少年時代便顯示出驚人的電腦天賦。他開發過許多軟件,並將自己開發的第一款高水平軟件賣給了國家。然而,匈牙利封閉的信息和落後的電腦技術,使西蒙伊感到悶悶不樂,他決定到外麵的世界去闖蕩一番。1964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了一次國際貿易洽談會,西蒙伊將自己編製的一個示範程序送給了一家丹麥的電腦公司,這個程序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關注。於是,西蒙伊在丹麥找到了一份工作。這一年,他才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