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構建創新型組織:創造新事物是企業成長的最有效途徑(2)(2 / 3)

在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係教授阿馬布勒看來,3M公司這一關於創新的解釋與其他很多公司相比已在意識層麵領先了許多。盡管大多數公司承認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但更多的公司形成了一種急功近利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管理者習慣於表現出一種扼殺創造力的反應。他們通常所做的不是尋找更好的理由擴展或者實現新思想,而是尋找理由不去采納這些看似偏離正軌的“奇思怪想”。阿馬布勒的研究表明,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多數企業管理者認為,如果他們更挑剔一些的話,會顯得更精明。這種有趣的心理動機實際上正是扼殺創造力的最致命武器,往往在創造力初露端倪的時候就將其扼殺在搖籃當中。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阿馬布勒建議企業管理者對員工的所有創造性想法給予鼓勵和支持,並為他們實現這些創造性想法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即使這些創造性想法有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因為對大多數員工而言,為了保持創造的激情,他們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否則,他們必然會基於自己的現實利益,力爭多做些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少做些“惹是生非”的創造性工作。

從3M公司在創新方麵的成功經驗來看,企業管理者對創新的鼓勵和支持是建立創新型組織的首要條件,尤其是對那些失敗的嚐試,更應該報以容忍和理解。在3M公司,這裏的各種工作都為員工發揮其創新精神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無論是普通職員,還是行政管理人員,他們都能獲得同樣的重視。在這樣一種排除偏見、自由開放的企業文化中,許多希望有所成就的員工時刻把3M公司的目標——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能力的公司”銘記於心,並時常問自己:“我怎樣才能革新自己的工作?我怎樣才能通過創新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事實上,3M公司創新型企業文化吸引了很多異常優秀的員工,因為隻有在這裏,他們的奇思妙想才能得到重視,並且公司會為他們實現這些奇思妙想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

在3M公司的創新機製中,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為此,他們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親吻青蛙”——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隻青蛙接吻。在“親吻青蛙”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經曆很多次失敗,但3M公司認為這並不足以構成他們忽視創新的理由,畢竟失敗也是創新的一部分,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最終的成功,而失敗所導致的損失與成功所帶來的收益相比,往往顯得微不足道。正是看到了失敗是創新的必經之路,3M公司為露出成功征兆的產品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孵化”機製,他們積極支持員工為研製新產品進行大膽的創新,並將鼓勵創新作為公司製度的一部分固定下來,如果員工遭遇挫折,他們絕不會受到歧視,相反會得到企業管理者的支持與鼓勵。

美國時代華納公司總裁史蒂夫·羅斯曾說:“在公司裏,你不犯錯誤就會被解雇。”他這裏所說的“犯錯誤”,當然不是道德品質方麵的錯誤,而是為了創新所犯的錯誤。在某種程度上說,不犯錯誤的員工就是那些在工作中安於現狀、謹小慎微、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人,他們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職場生存法則。雖然他們沒犯錯,可也不會有什麼成績。他們對一切都照抄照搬,不主動尋求創新,缺乏創新意識。在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企業內部有很多這樣的員工,就很難獲得持續發展。

一個有責任心、有進取心的員工,總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創新。但創新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成功與否很難預料,甚至做的工作越多,遇到的失敗也越多。可事實上,正是這些失敗為員工的進步奠定了基礎,失敗得越多,離成功的距離就越近,繼續創新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因此,凡是那些有魄力、有誌向的企業管理者,無不對員工在創新方麵的失敗抱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他們總是悉心保護員工的創新精神。英特爾公司可以說就是這方麵的典範,其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的口頭禪就是是:“別擔心,隻管去做”。他時常鼓勵員工接觸新事物、嚐試新方法,並規勸他們從失敗和錯誤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英特爾公司甚至規定,對於所有員工和管理者,如果在一年內不犯“合理的錯誤”,就會被解雇。正因為如此,英特爾公司才能始終以“奔騰”不息的創新速度牢牢掌握住電腦芯片市場的控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