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危機管理:時刻做好準備,不要坐以待斃(1)(2 / 3)

在媒體上,我們經常看到一家又一家企業陷入危機的消息。危機就像病毒的肆虐和潮水的漲落一樣有規律地發生著,而且似乎沒有任何征兆,有時也不是企業管理的直接失誤造成的。

1637年,美國人對荷蘭鬱金香球莖的投機達到了頂峰,每個球莖的價格一度達到如今的1000美元,市場終因無法繼續維持下去而迅速崩潰,給投機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861年,由於橫跨北美大陸的電報係統投入使用,富有傳奇色彩的小馬郵遞公司(Pony Express)僅開張一年有餘就突然倒閉,隻留下了“水牛比爾”“小馬鮑勃”等著名騎手的精彩故事。

1906年4月中旬,美國舊金山地區發生了災難性的大地震,幾乎同時摧毀了這座城市和城市當中的整個銀行業。而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危機,更具有史無前例的破壞性,導致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幅倒退,使西方國家整整幾十年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

……

到了現代,企業麵臨的危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繁多。其中僅與產品相關的危機,就包括預料不及的副作用(比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引發的部分死亡病例)、突發的故障(比如1981年7月美國密蘇裏州堪薩斯城新建的海厄特攝政大酒店,由於其“懸浮通道”突然坍塌,造成114人死亡,200多人重傷)以及新產品逐漸取代舊產品(比如,打火機取代火柴、白熾燈取代煤油燈、複印機取代油印機、MP3取代隨身聽)等等。甚至,很多時候,某些危機的發生完全不在企業管理者的控製範圍之內。比如,美國一家著名釀酒企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他們生產的優質啤酒在佛羅裏達州銷售時,其中一瓶啤酒裏麵居然發現了死老鼠。一時間,這隻老鼠變得比迪斯尼公司的著名動畫形象還要有名。直到這隻老鼠被證明是地道的本地物種,而啤酒卻是在科羅拉多州封裝的,這一事件才最終得以平息。

另一類企業危機則源於意外事故,比如輪船、火車和飛機的失事。通常情況下,這類危機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並對公眾的信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媒體對這類危機的負麵報道很多時候與這類危機所引起的悲劇後果相比並不相稱。例如,在美國,每周死於高速公路上的人數與墜毀兩架波音747飛機死亡的人數基本相當,但車禍很少能像空難那樣上當地報紙的頭條。這類危機的發生,除了各種不可抗力因素之外,不少時候都與現代科技有關,它們往往發生在人們認為萬無一失的尖端科技出現偏差之時。比如,1986年1月28日發生在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失敗的慘劇。當天早晨,成千上萬名觀眾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升空的壯觀景象。但航天飛機起飛73秒後,發生了爆炸,7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包括兩名女性宇航員。調查顯示,這次爆炸是一個O型封環失效所致,失效的這個O型封環使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這種O型封環會在低溫下失效,盡管在發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射,但由於此次發射已被推遲了5次,所以他們的警告未能引起重視。在這次事故中,負責製造外部燃料罐的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受到了一些衝擊,雖然他們並非事故的罪魁禍首,但自我反省的經曆卻是這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個員工都無法很快忘記的。

除了產品問題和意外事故,另一種情形也是導致企業危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企業在應承當社會責任時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最終招致公眾的不滿和抵製。比如,2008年中國著名房地產企業萬科所經曆的一次危機。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萬科決定捐助善款人民幣200萬元。但鑒於萬科在中國地產界的地位,不少人認為200萬元過於寒酸,有點“為富不仁”。麵對質疑,萬科董事長王石作出回應,認為200萬元是合適的。他說:“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應成為負擔。”王石的這番言論立刻遭到了公眾的批評和指責,不少人甚至自發組織了抵製購買萬科所蓋房子的活動。一時間,王石本人和萬科的品牌形象跌到了穀底。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報告,萬科因為此次事件其品牌價值比2007年縮水了12.31億元。逐漸意識到事態嚴重性的王石,不得不公開向公眾致歉,並由此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此類危機事件看似與企業經營無關,實際上企業管理者稍有不當,同樣可以令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