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記載夏侯嬰每次經過劉邦的泗水亭,總是要同劉邦暢談一番才離開,這正是劉邦要從夏侯嬰口中獲取大量政治與社會信息的生動寫照。
任敖是個獄吏,當時秦國法律苛嚴,人民搖手觸禁。凡被關進監獄的人,都是因種種原因觸犯當時法律的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對當時的政權持或多或少的批判態度。即使自己不犯法,但由於當時秦國實行連坐政策,別人犯了罪,也會把自己牽連進一場官司中去。劉邦結交上任敖,不僅親戚朋友犯法時也可占點便宜,而且還可以通過任敖結識一些江湖豪傑。這樣的朋友,對劉邦來說,是頗為重要的。
曹參當過沛縣主管監獄的吏,他深知其中的奧秘。因此,當他從齊國丞相的職位上離任,趕到中央任丞相的時候,他就曾囑咐他的繼任者要注意監獄和市場,千萬不可過多地幹擾這兩處。他的繼任者很不理解,反問他說:“治理一個王國,難道沒有比監獄和市場更為重要的地方嗎?”
曹參回答說:“並非如此。但是監獄和市場是兼容並蓄社會上各種各樣人的地方,如果你過多地幹擾它們,就會使社會上為非作歹的人無處藏身。長久以往,這些人就會鋌而走險,造成社會的動亂。因此,我事先提醒你注意。”在這一點上,劉邦與曹參是持有相同態度的。也由此可見,劉邦當初結交任敖、曹參時,自有他的一番小九九,而且感受頗深。
劉邦的朋友也不僅隻是些蕭何這一類的縣吏,他也結交了一些市井之徒的朋友,如周勃和樊噲之流,這些人後來也成了他打天下的武將班底。
周勃和樊噲都是沛縣人,與劉邦有同鄉之誼。周勃以編織席子、當吹鼓手幫人辦紅白喜事為生;樊噲是屠夫;二人在當時都是市井之徒。劉邦在沛縣造反時,他倆都是中堅骨幹,特別是樊噲,在起事的關鍵時刻,成為城內蕭何、曹參與城外的劉邦進行聯絡的中間人。
想當初樊噲靠殺狗為生的時候,也沒想到自己整天躲著的賴吃之徒,竟然會成了自己的連襟,甚至還成了自己為之打天下的真命天子。
傳說,原先劉邦經常去樊噲那裏混吃狗肉解饞,但是曆來都是“賒”,實際上是白吃。樊噲受不了,但是躲得起,就把狗肉搬到河對麵去賣。
一次,劉邦正在發愁過不了河去,河麵遊來一隻大烏龜,把劉邦馱了過去,又大吃了一頓狗肉。樊噲一氣之下,把烏龜殺來與狗肉一起煮,以解心頭之恨。出人意料的是,狗肉更加鮮美可口,遠近馳名……
這自然隻是傳說而已,但也可見二人關係開始時並不怎麼樣。
盡管樊噲如此躲避劉邦,但最終還是成了連襟。劉邦的妻子呂雉的妹妹嫁給了樊噲,這肯定是劉邦的撮合。也不知是因為狗肉吃多了,劉邦問心有愧的結果,還是他倆的關係一吃二吃,竟吃到了如此親密的程度。總之二人成了連襟,而且關係越來越密切。
此外,劉邦還有個更為親密的朋友——盧綰。
盧綰和劉邦同住一個裏巷,兩家是世交,盧綰的父親和劉邦的父親是好朋友,劉邦和盧綰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當時,鄰裏都來祝賀兩家同日喜得貴子。劉邦、盧綰長大後在一起學習,相互之間很親密。劉邦後來犯法,逃避在外,盧綰常常伴隨在他身邊,後來成了劉邦的心腹。劉邦的臥室他可以隨時自由出入,並參與機密策劃,劉邦對他的賞賜和信任,是其他將領、下屬都不可企及的。就連蕭何和曹參,也絕不可能達到像盧綰和劉邦那樣的親密程度。
雍齒與劉邦都是豐邑人,地緣關係雖比盧綰遠,但比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任敖、樊噲等同縣人要近,也是劉邦當時結交的朋友。
史書沒有留下關於雍齒的家庭背景、職業等方麵的記載。但在劉邦造反時,他也是參加者之一,劉邦任命他為駐守家鄉豐邑的主將,將他視為自己的心腹之友。但雍齒有些瞧不起劉邦,在魏王軍隊攻打豐邑時,他背叛了劉邦,並頑強抵抗劉邦的反攻。盡管後來他還是投靠了劉邦,並立了不少軍功,劉邦仍舊對他耿耿於懷,總想找機會殺掉他。另外還有一個王陵,劉邦結交他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想依靠他的財力與影響力。
劉邦結交的這些三教九流最後成了劉邦武裝勢力的主要力量,後來又成了劉氏中央政府組織的核心。
在中國古代的幾百個帝王中,劉邦是出身最低的帝王之一。在秦末的激烈角逐中,他不占有任何優勢,但他卻能笑到最後,就是因為他的又混又賴的脾氣幫助了他。劉邦就是一枚磁鐵,幾乎把大部分英才都吸收到了自己的身邊,這樣的人,能不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