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高祖本紀》載:
(劉邦)因襲攻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喜,秦軍解,因大破之。又戰其北,大破之。乘勝,遂破之。
司馬遷用此寥寥數筆,寫下了秦王朝覆滅前的掙紮,讓人意猶未盡。如果細加構思,自可成一段精彩故事。
劉邦進入武關,直抵嶢關,又名藍田關,(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位於鹹陽東南,是進入鹹陽的最後關口。如果嶢關失守,鹹陽即不攻自破。劉邦準備在這裏與秦軍一戰。
劉邦隔河相望,就是秦王朝的都城鹹陽。
當時,秦王朝已經油幹燈草盡。不久前,趙高誣陷並殺死李斯之後,又演了一場“指鹿為馬”的醜劇,還殺死了那位莫名其妙、昏庸殘暴、隻有23歲的秦二世胡亥。趙高此時本想自立為王,派人聯絡快要進入武關的劉邦,“欲約分王關中”(《史記》語),但是劉邦唯恐趙高行詐,繼續向鹹陽挺進。轉眼之間,趙高這個陰謀家就被子嬰設計殺死。子嬰即位,去除帝號,當了秦王。
劉邦大軍擊破嶢關後進兵灞上(今陝西省西安市東),與張良、蕭何等人商議,決定先禮後兵,給秦王子嬰送去一封勸降書。子嬰看到劉邦兵臨城下,朝中官員也紛紛逃亡,自知已到山窮水盡,回天無力,隻得答應投降。
秦王子嬰隻當了46天秦王,就坐在用白馬拉著的一輛白色喪車上,用繩索套住自己的脖頸,代表有近千年曆史的嬴秦氏族服罪、懺悔。這是一幅多麼悲慘的景象,好端端的一個大秦王朝,幾年之間就滅亡在趙高、胡亥等人手裏。
子嬰投降了,成了劉邦的俘虜!
劉邦說:“懷王命我入秦,就是因為我寬容大度,不濫殺無辜;況且子嬰已降,殺他有失仁義!”
曆史在這裏飛快地翻了一頁,劉邦的大軍開進了鹹陽城。將士打開府庫,分金取銀;蕭何帶人進入丞相府中,把秦朝的有關檔案資料運到軍營裏;劉邦走進秦王宮中,但見雕梁畫棟,精細無比……
劉邦和那些搶錢拿物的將士們,自然不會有人稱道,唯有蕭何搶書,倒是得到後人好評。蕭何就是憑借這些搶來的資料,掌握了秦朝的法律製度、關口要塞、全國戶口、各地經濟等情況,為後來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李贄在《史綱評要》中稱蕭何是宰相之才。
劉邦經過張良的勸阻還軍灞上,自然是一件明智之舉,翦伯讚在《秦漢史》說:“鹹陽城裏,燒殺淫掠,已經鬧得不成世界,張良覺得不大妥當,才勸劉邦還軍灞上。”
劉邦走出了秦宮,回軍灞上,才清醒過來,自己雖然拿到了“王關中”的執照,但離揭牌開業還遠著呢。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張執照缺乏應有的實力支持。既然準備“開業”,得有所表示,於是劉邦回到灞上之後,發表了一篇講話,《史記·高祖本紀》載:
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灞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約法三章,這是劉邦的政治宣言書,也是劉邦籠絡秦民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