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除了戰場上的生死搏殺之外,更重要的是更加險惡的“政治鬥爭”。劉邦被譽為“厚黑祖師”,天生的政治鬥爭的高手;項羽是“西楚霸王”,曆史上最有名的戰神。兩雄相爭,劉邦是屢敗屢戰,越敗越強;項羽則是屢勝屢戰,越勝越弱,這是雙方政治路線決定的。
劉邦采納酈食其、張良、樊噲等人計策,很快攻入鹹陽,宣布秦王朝的滅亡。劉邦和他的文武臣僚們為了進一步逐鹿天下,封閉秦王朝宮室府庫,還軍灞上,約法三章,收買民心。
正當劉邦攻入鹹陽之際,項羽收降章邯,聲勢大振,率領大軍準備西進入關,去消滅心目中那殺死他祖父項燕和他叔父項梁、消滅他的祖國楚國的那個秦國。
項羽大軍迅速推進,不久來到新安(今河南省澠池縣東)城南。在這裏,項羽做了一樁五十多年前白起所幹的那種坑殺降卒的殘暴事件。不過,那一次是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餘萬,而這次卻是楚將項羽坑殺秦國降卒20餘萬。坑殺秦降卒的原因,與白起坑殺趙降卒的起因相差無幾。
項羽所帶領的起義大軍,很多都曾經服過勞役,曾經受到秦卒的虐待。而今跟著章邯等人投降的20萬秦軍,雖然不是階下囚,但是卻成了項羽大軍的出氣筒,因而秦降卒與楚兵的關係很緊張。
項羽親自巡視兵營,聽到秦卒在一起竊竊私議:“我們被章邯等人誘哄錯降項羽。如果能夠破關入秦,我們尚還可以回家;如果不能破關入秦,我們將被項羽掠擄到東方,現在我們尚且受此惡遇,不知那時將受到何等虐待,而秦國又必然殺盡我們的父母妻子……”
項羽聽到這些議論,心中大怒,回到中軍帳,立召英布等大將說:“如今秦軍降卒二十萬,都想謀反。我剛才在軍中巡哨,聽到他們正在那裏私下謀劃。如不搶先下手,恐怕嘩變,為害不淺。你等率三十萬楚軍,乘其措手不及,全部斬首,隻留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
範增苦勸,項羽拒不同意。於是英布率30萬楚兵,夜半突入秦兵營地,將20萬降卒,殺得幹幹淨淨。汩汩的血漿,塞阻溝渠……
英布帶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來見項羽。三人叩頭請求免死。
項羽說:“我不是為了殺害各位將軍,而是因為秦軍降卒企圖謀反,所以殺之。章將軍仍是雍王,司馬將軍仍是上將軍,董翳將軍仍是都尉,諸位不要多疑。”
這三位秦國降將的官位是投降項羽後,項羽叫楚懷王加封的。
白起、項羽殺戮降卒的暴行,受到了後人的不斷譴責。
正當項羽坑殺20萬降卒之際,劉邦聽人勸說,派兵把守關隘。《史記》等書隻記載是“小人”叫劉邦這樣幹的,而野史則說這人是樊噲。樊噲由於張良的指使說服了劉邦還軍灞上,因而企圖征服天下,自己也想弄個將軍、元帥當當。進而勸諫劉邦說:“秦國之富裕是天下十倍,地勢形勝,足以為王。如今項羽收降章邯,封為雍王,現在率兵西進,已到關外,他的意圖就是企圖違背懷王約定,一定是想占領關中,如果不早點想辦法,項羽大兵就要來了。”
劉邦說:“項羽如果率兵前來,我就不能當關中王了!怎麼辦呢?”
樊噲說:“立即派遣兵將把守函穀關,不準諸侯大兵入關,再征集關中之兵固守,這樣大概就行了。”
劉邦認為樊噲之計可行,即派人帶兵拒奪函穀關,不準諸侯大兵出入。
秦地西麵是隴關,東麵是函穀關,南麵有武關,北麵有臨晉關,西南麵有散關。秦國之地就在這個範圍之內,所以叫關中,被稱為四固之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劉邦入關是從南麵的武關,而項羽這次進軍關中則是東麵的函穀關。
項羽大兵來到函穀關下,關門緊閉,不讓人自由出入。聽說劉邦已經平定關中,心中一時火起,自己浴血奮戰,又讓劉邦立下頭功,下令英布率兵打關。英布驍勇,兵強力壯,不一日函穀關即被打破。項羽帶領大軍進入關中,時間是公元前206年陰曆十二月,駐軍在戲下(今陝西臨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