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破關而來,很顯然是與劉邦爭王關中。假設劉邦不聽樊噲、張良之勸,在秦王宮中享樂,坐為關中之王,那將出現何種局麵?即使這樣,項羽也是怒火中燒,隻要有一個小小的借口,他就會大動幹戈,翦除劉邦,取得獨霸的地位。
正巧這時,劉邦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暗遣使者密告項羽說:“沛公準備為關中之王,叫秦子嬰為相,獨吞了秦國所有金銀珠寶,並且派兵守關,不準諸侯大兵入內。”
左司馬這一官位雖然不高,但是主管軍事機密,所以知道劉邦的具體部署。曹無傷的這一密報,令項羽立即勃然大怒。
謀士範增忙在一旁煽風點火,說:“劉邦在山東老家時,貪財好色,鄉間之人都很討厭。如今進入關中,不取財物,不納美女,還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我看他的誌向在於奪取天下。我夜觀天象,劉邦之氣,皆成龍虎,五彩繽紛,這是天子之氣。將軍必須盡快出兵攻打,免成氣候,否則後果嚴重。”
範增的話自然是火上澆油,特別是用天象之說打動項羽。今天看來,這種說法隻是一種好聽的笑話,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總是堅信不疑。
項羽聽了範增的話,立即下令:“明日犒賞三軍,攻打劉邦,為我消這口怨氣。”
各路將領聽到命令,自去準備。
項羽軍中有一個人物,叫做項伯,是項羽叔輩,與張良有深交,他曾經殺人,得到了張良的很大幫助,才逃得了性命。
項伯一聽這個命令,心中自然想起了張良,反複思考:“張良現在劉邦軍中,如今兩軍交戰,必然玉石俱焚。如果差人密報,唯恐於事不濟。”
項伯思來想去,決定親自去走一遭。
當時項羽共有兵卒40萬,號稱100萬,駐紮於新豐鴻門,劉邦兵卒隻有10萬,號稱20萬,駐紮於灞上。兩地相距大路40裏,小路隻有20裏。
夜幕降臨,項伯獨自騎上一匹快馬,借故走出軍營,連抽兩鞭,向灞上飛奔而去。20裏路,快馬奔走,不到半個時辰已到灞上,卻被劉邦副將夏侯嬰攔住去路。
夏侯嬰問:“你夜半三更,匹馬而行,又無從人,來此何幹?”
項伯說:“我是張子房好友,有急事相見。”
夏侯嬰帶著項伯去見張良。夏侯嬰先差把門小校傳報守門官,守門官傳報中軍左哨,而後夜巡擊柝三聲,中軍左哨小角門半開,一名健將高聲喝問:“有甚軍情?”
項伯看到旗幟排列,營壘整潔,隊伍井然有序,心中尋思:“劉邦的確非同小可!範增曾說他將來必然大富小貴,看他軍營布置,此言不虛。”
夏侯嬰忙上前回答:“我尋哨遇一男子,不知姓名,自稱子房舊友,匹馬隻身,未帶兵器,不敢擅入,專侯台旨。”
那名健將又進去報告。
張良正與劉邦在內屋議事,忽聽報告:“子房先生故友在外,急欲求見!”
張良急出一看,見是項伯,急忙邀入中軍外屋,命士卒獻茶。
項伯令張良摒去士卒,立即將項羽明日準備攻打劉邦之事告知,帶著張良就要起身,說:“不跟著我走,恐怕玉石俱焚。”
張良留住項伯說:“沛公從韓王那裏借我隨軍作為謀士,而今沛公遇到如此緊急之事,一走了之,太無情義。我應該先去告訴沛公。”
張良急入內室告訴劉邦。
劉邦大驚失色,忙說:“這到底該怎麼對付呢?”
張良問:“誰給沛公出此下計?”
劉邦不肯說出樊噲,隨口說:“有小人對我說:‘派兵守關,不納諸侯,秦國故地可以稱王而治。’所以,我聽了。”
張良說:“沛公細想,你的兵馬能夠抵敵項王的兵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