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劉秀稱帝(3 / 3)

岑彭將劉秀的誠意轉告朱鮪,朱鮪見劉秀確有誠意,同意投降。不過他仍留有一手。他輕騎去見岑彭時,還是不免顧慮。臨行前對諸將說:“你們堅守城內等待我回來,如果我不回來,你們就帶領大軍,投奔郾王。”

郾王是更始將領尹尊,此時在河南擐轅駐守。如果朱鮪被害,就讓大軍改投他處。事實證明,朱鮪的擔心是多餘的。當他麵縛與岑彭一起去見劉秀時,劉秀親自去其縛,而且對他慰撫有加,令他與岑彭當夜返回洛陽。

及至次日,朱鮪率全城將士一起投降,劉秀拜他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後來朱鮪官至少府,傳封累代,與劉秀君臣一體,其樂融融。劉秀重信義,不戰屈人之兵,輕而易舉地占據了洛陽。

事實上朱鮪不降,洛陽城也難保,朱鮪的部屬已經開始私通劉秀軍,朱鮪的別將偷偷打開洛陽東城門,私下約劉秀的攻城將領堅鐔,堅鐔乘機進入洛陽城內,不想與朱鮪屬下相遇,雙方大戰於武庫下,一直打到午後不支方才退出。朱鮪看到不投降洛陽城也難維持下去了。

劉秀的不忌私怨,收降朱鮪也絕不是不講任何原則的,前麵說過,劉秀不接納朱鮪的副將李軼投降,反而使離間計,讓朱鮪殺了李軼。朱鮪、李軼都是殺害劉秀哥哥劉演的主謀,為何一個接降封侯,一個拒之門外呢?

原來,李軼本來是最早與劉秀起事的心腹,等到劉玄在朱鮪等扶持下變為更始帝,他則見異思遷改投劉玄。等到劉秀占據河北,劉玄派李軼帶三十萬大軍守洛陽,他又窺長安不保,見異思遷想改投劉秀,這樣大言不慚之人怎能留用。

而朱鮪先於劉演起事,與劉演沒有過節,雖力主殺劉演,是為了擁戴更始而殺劉演,在更始諸將中,朱鮪的忠貞也是獨一無二的。朱鮪辭膠東王而堅守洛陽,與寇恂、馮異死戰數月堅守不出。更始投降赤眉,洛陽孤立無援,朱鮪仍死守洛陽。所以朱鮪以殺劉演為慚而不肯降是可以原諒的。所以劉秀不計私怨,發大義而使然。事實證明劉秀的洞察是正確的,朱鮪成為劉秀的部將再無反心。

劉秀占據洛陽以後,於公元25年11月27日車駕人城,幸南官,遂定都洛陽。此時,據劉秀起兵整整三年。自持節北渡整整二年。三度寒暑,曆盡風險,劉秀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洛陽,並由此開創一百九十多年的東漢政權。

劉秀稱帝建都以後,一方麵指揮軍隊繼續作戰,開始向國家統一的目標邁進,另一方麵則設置官職,致力於國家政權和製度的建設,以鞏固初建的東漢政權。

劉秀設太傅一職,以卓茂為太傅,官職僅次於皇帝,管理國家大事。

其次,是設置三公。先後拜鄧禹為大司徒,王梁為大司空,吳漢為大司馬。劉秀以鄧禹為大司徒是根據其才能和功績確定的,而命王梁為大司空則是依據圖讖來決定的。王梁雖然有功,但功不及大司徒,他官職很短,後被宋弘接任。吳漢行大司馬之職也經波折,吳漢深得劉秀信任,在諸將中頗有威望,行大司馬當之無愧。

再次是設九卿之職。同時,司隸校尉、禦史中丞和尚書令也設置完善。劉秀還完善將軍製度。大司馬為朝廷之下最高武官,驃騎將軍次之;其次是有名號的大將軍;再次是前、後、左、右將軍;前後左右將軍都是打仗時臨時任命,仗打完了就不再是將軍了。然後是各種名號的將軍,低於名號將軍的是偏將軍等。這些製度的完善有利於對諸將的指揮調度,為統一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秀即位後在加強製度建設的同時,又正式分封諸侯王和列侯,跟隨他打天下的將領以貢獻大小進行封侯,有的封給四縣的領地,有的封萬戶侯,被封的將領有二十八個之多,劉秀兌現了他的諾言,有功之臣得以有個圓滿歸宿,後來人們把劉秀封的功臣稱為二十八宿。@!~%77%77%77%2E%64%7500%2E%63%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