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唐詩說體式(2)(2 / 2)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七律最傑出的代表詩人,非杜甫莫屬,可與之分庭抗禮的人物似唯有李商隱。杜甫的一生詩路,昭示了他無疑是唐代詩歌的全能大才,而且是天生的律詩之才。他的五律已是頂級水準,排律堪稱千古獨步,七律尤其“前無古人,後罕來者”,有人所難及之處。他的七律當之無愧地代表了盛唐詩歌在七律這個文體上的最高成就。無論是意境、風格、具象、創造力、音韻,還是遣詞造句,可以說都達到了渾然天成的高度,然而又分明可以體會到詩人的用意之誠,用心之苦。先看他的《送韓十四江東省覲》:

兵戈不見老萊衣,歎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此為送友人詩,然而寫得“深”,寫得“大”。深是情感之深,大是氣象之大。雖為送友,不僅情關朋友情,還情關天下,情關人間;既有對友人的切切關照,又有內心聲聲感歎。但文字考究,對偶極見功夫。評論者說:“黃牛峽是所經之地,白馬江是送別之地”,“因峽靜而聞灘聲之轉,因江寒而見樹影之稀,上下相生”。又說:“純以氣勝,而複極沈鬱頓挫,不比莽莽直行。”

再引老杜的七律名作《秋興八首》之一: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雖隻短短八句,卻寫得“包容天地,氣象萬千”。寫曆史人物、寫風、寫月、寫沉雲、寫冷露、寫菰米、寫蓮房、寫關塞艱險,身心感受,渾然一體,宛若天成。其遣詞造句,合聲合韻的功夫,真真令人歎服。

李商隱七律的特色,是技術高超,音韻精美。但其風格大有別於杜甫。既不似杜詩的渾厚天成,也不似杜詩的沉鬱頓挫。他的七律在技術層麵是無可挑剔的,甚至無人可及的,但在氣象層麵不及老杜,這大約也是進入王朝的衰落時代詩人的共通性特征。這般時候,那藝術形式是熟透了,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卻也消磨殆盡。它不再具有那麼強大的說服力與生命力,然而卻有如開放到盛極之點的花朵一樣美麗,隻是這美麗中不免有些驚豔又有些淒然;又有如處在盛年之末的女人那樣的成熟已極的美貌,但這美貌遮不住曆練與滄桑,給人的印象是根根神經都帶些疲憊又帶些緊張。而那命運也大半類乎於“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了。前麵已引過他的《錦瑟》,這裏引他一首七律《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竟未休。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