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一個離我最近的題材(主題),每天去各個舊貨市場淘舊貨(場景),再找一個幫手,就是非常了解我的王小兔(團隊),再找一台機器,小兔正好有一個佳能相機(設備),能拍視頻,而且小,在人群裏也不容易被發現。小兔為了錄製聲音清晰,又借了一個專業話筒接在相機上,齊全了。沒有劇本,我們就每天去好幾個舊貨市場,全部拍下來,第一天拍得很陌生,找不著方向,我們兩個再討論、改善,第二天就有了感覺(磨合),第三天就知道第四天拍什麼了,第五天就把結構拍出來了,最後幾天就是有計劃地挑場景拍。最後再錄製一個靜態采訪,穿插到各種動態的場景裏。就這樣辛苦地工作了幾天,素材就收集全了,接下來就是熬夜挑素材,重要的記好標號,不重要的扔到其他文件夾裏存檔。王小兔連續幾夜地剪輯(後期),加字幕,配音樂,後期合成,這些工作都是他一個人做的。
在最初討論,現場拍攝,後期出成品,我們沒有找任何一個比我們專業的朋友來給意見。因為我們在做一個思路清醒的不完美作品,我們很清楚每個人都會有想法和建議,人多嘴雜,如果每個人都覺得應該這樣拍,應該那樣剪,那時間和工作量就非你所能承受得了。在你沒想好的時候,可以吸收借鑒別人的意見。如果你完全想好了一件事情,就要極端地一鼓作氣做出成品。讓大眾去檢驗你的偏執吧,即便出來的作品是個屎,也要快樂地接受所有批評。
勵誌電影。
分析解構地說,電影是由劇本、音樂、圖片、人物、場景等組合而成。也就是說,編一個故事,找到幾個合適的人,找到幾首歌,再借用幾個場景,由一個有想法的人統一指揮,就有可能做成一個小影像作品。以上的素材我們都已經在前麵的部分交代了,目前這些素材需要大量的整合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要做成真正的電影,的確很難,不過我們不要想如何地難,要用分解的方法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規劃出來,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弄不了的,找人合作。往往大家都認為電影必須是花大錢來做的,那麼作為野路子的我們,就一定能有捷徑走出自己的路。
花最少的錢做一部勵誌電影,本身就很勵誌了,我堅信,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事情。
撿,才是最高境界。
城市是不能亂丟垃圾的,尤其是高檔的寫字樓和商鋪,每一棟樓都有一個垃圾處理站。那些所謂的豪華和高檔的店鋪,一旦倒閉了,裏麵的東西都拆不走,就是真正的垃圾了。等下一個商戶進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外扔東西。親自去尋找這些可能會撿到的素材,在現場就能知道這個素材會怎樣用在你的新空間裏。
每一個撿回來被人遺棄的“孩子”,都會很有故事,可以講給別人聽,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很多人,用你的節省智慧帶領他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低成本生活。往大了說是循環利用,給地球節省資源,往小了說就是給自己省錢開心。撿,是一種即興,這種即興會產生無數的驚喜,彎腰去撿拾所有碰到的素材,才是低成本創意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