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問題最大
人到了無奈的時候,是可能異想天開的。
孩子要上大學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麵前。
“你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費?”我問孩子。“每個月?”“嗯。”他盯著我看了半天,說:“80元吧。”
我心裏很酸。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和要求。那一年,我的家庭月收入是400多元,全家老小七個人過日子。每月領薪後的第一件事是買足本月的飯票,菜票看情況再說。兒子知道,就這麼個家庭,弟弟妹妹們也要上大學了,他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發前,他將家裏的草稿紙和幾瓶墨水都塞在行李中,他想減少上學後的開支。
我承諾每月給他120元。
我是一名中學高級教師,還是縣一中的校長,但仍解決不了吃飯的問題。我是老三屆高中畢業生,是沒違法的超計劃生育者。孩子們要吃飯,要讀書。我要想辦法,從困境中走出來。世界上什麼問題最大?古今賢達有很多說法。老百姓說:“吃飯的問題最大!”我認為,老百姓的話更實在,更有道理。
一位朋友提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建議:到廣東做老師去!
我不敢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也不想發財。我曾經和我的同事黃老師私下裏談心說:如果讓我的孩子都能讀書、工作,我就是不當校長去看大門也願意。現在,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孩子要吃飯,要讀書。
那是1994年春節。
我被廣告打動了
大年初六,我與兄弟學校的一位“誌同道合”者章老師坐在廣州華南師大附中的一間辦公室。
廣州英豪學校的招聘組就設在這裏。語文科組長張老師與我反複“探討”高三教學問題,了解我的做法、我所在學校高三年級組的做法,他在摸我的底。一個小時後,他說:“行了,你不用上試教課了。”中學部吳穎民校長接著與我談論我所在學校的規模以及管理等情況,他也在摸我的底。最後,他說:“你有什麼要求嗎?請寫下來。”他表示:“周校長,你若能來英豪,我們非常歡迎。”他看看我,又說:“英豪剛開始辦,幹部編製有限,你原來做校長,來這裏……”他的意思我很明白,我說:“我願意做個普通老師!否則,我就不出來了。”
我的應聘函很簡單,一張16開紙打印的簡曆。
之前,我收到了廣州英豪學校、碧桂園學校等民辦學校和廣州白雲區教育局麵試的通知。因為工作很忙,我打算隻選擇一所學校去看看。在我的印象中,廣東是個神秘的地方,我不知道哪所學校更適合我,或者更令我滿意。最後,我從章老師收集的眾多材料中看到刊登在《羊城晚報》上的英豪學校的招聘廣告,我指著廣告中的校園效果圖問章老師:“你去看過,你說,這個學校的建築是否有這麼美?”他頓了一下,說了幾個字:“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到的比報紙上登的好,做的居然比說的好!我決定就到“中華英豪”麵試吧。於是,發生了上述的一幕。
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老板做的比說的好,這個學校就能去。不能去也不遺憾,回來繼續做老本行,其他的地方就不考慮了。
事後聽說,那位負責招聘工作的吳穎民校長向我們後來的同事趣言:“我抓到了一個安徽的校長。”其實,我哪裏是抓來的,我是飛鳥覓食,自投羅網啊!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廣州英豪學校承諾的待遇是月薪1800元,是我當時工資的6倍。夠了!我想。但怎樣向自己學校的領導及老師們解釋呢,我很犯難。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大年初三,高三開始補課,我在領導班子會上請了事假又安排好工作後才去廣州應聘。正月十三有個高中會考,校長卻不見蹤影。教委主任問副校長,副校長說校長請假到妹妹家去處理一點家務事。主任疑惑地搖搖頭,說:“恐怕不是那麼回事吧!”
此次“孔雀東南飛”,我應該做得很機密,除了我的妻子,我沒向任何人說。我坐大巴到廣東,有意在縣城前麵一個站上車。到了縣城,沒想到上來了我的一個學生汪俊。他大學畢業後在廣東工作,現在是回家過年後返回單位。他的父親是我的老同事,也是極好的朋友。那天他的父親來送他,幫忙拎著大大小小的包上車。我正好坐在車門邊,隻得把自己的臉遮起來,不讓他們看見。幾個小時後,車過了安徽進入江西地界,我喊汪俊,他大吃一驚,沒想到我也在車上。我反複交代,絕對不能告訴他父親我到了廣東,因為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就會滿城風雨。汪俊真的什麼也沒說。回校後,我照常工作,像沒事人一樣。教委開會布置新學期的工作,我和主任都不談這個事,大家心照不宣。
3月份,縣教委下發了一個文件,對教師跳槽到外地工作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對不同年齡、學曆、職稱的教師在本地應服務的工作年限,作了不同的要求。
4月份,縣教委又下發了一個文件,對不符合上述標準而要求外出的教師作了不同數額的罰款規定。
5月份,地區教委發了一個通報,不指名地批評一些縣的少數老師和領導“不安心工作,年輕時到發達地區賺錢,年老又回來退休”。
這下事情鬧大了!據縣教委私下統計,有14位高中骨幹老師分別應聘到廣東、上海。這可是件很大的事。14個人,有名有姓,但沒點我的名。
親戚、朋友、同事都知道了,紛紛做我的工作。有的說:“人家能過你不能過?背井離鄉,又何必呢?”有的說:“學校有小車,有大車,你還要怎麼樣?”有要好的朋友甚至向我提出警告。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英豪學校寄來了應聘合同,我拿著它在校園裏轉了一圈又一圈。簽不簽?不簽,白跑了一趟路,機會也沒了。簽,就意味著和這裏的一切拜拜了。到了那邊,收入不如意怎麼辦?工作不順利怎麼辦?環境不適應怎麼辦?我腦子裏浮現出很多很多的怎麼辦,沒想到決斷這件事竟然這麼難。我越發欽佩書中寫的那些敢決斷、能幹事的英雄們,不知道他們決斷一件大事時是不是也像我這樣的痛苦。我前思後想,左右權衡,最後心一橫:簽!將合同簽名後寄了回去。
我終於向教委主任“交代”了自己的打算和到廣州應聘的經過,極力說明我不是想發財,隻是為生計所迫。我保證不公開,不影響他人,一定會把學校學年工作圓滿結束。
我不斷地與分管教育的徐縣長溝通,我想了很多辦法說服縣長。我說,我們縣高考一直不錯,每年過重點線和本科線的人數在整個地區的四縣一區中占了近一半。結果,大學生考的多,畢業回來要求分配的也多。你們領導安排工作的壓力這麼大,何不借此機會分流一部分,挪出位子,吐故納新,減輕一下縣財政的負擔呢?
這幾句話很有用!那時大學畢業生還是采取包分配的政策,縣長們很頭疼。大學畢業生分不下,就安排到區、鄉搞行政;再分不了,就待業,排隊安排。結果,因安排工作找領導的、跑關係的、開後門的,讓縣長、主任們很難應付。因處理不滿意投訴的、老幹部子女未得到照顧而提意見的、安排得不好要調換位置的,諸多問題令領導們焦頭爛額。縣長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沒什麼辦法。
我向地區教委一把手馬主任彙報了我的家庭情況,我保證不會年輕時出去“賺錢”,年老又回來“退休”。
馬主任終於說了一句:“你是特殊情況,又能辦人事調動,應不在其列。”
他答應和縣領導說一說。
縣教委主任想的又不一樣,因為要走的都是骨幹,他擔心教育質量下降,在領導那裏交不了差。
1994年7月12日,我送完高考,終於在縣教委、縣人事局辦理了正式的調動手續,接收單位是廣東從化市人事局、教育局,分配單位是“中華英豪學校”。事後我才知道,這是從化市教育局支持英豪學校,是人事掛靠的一種變通做法。
後來想想,總感覺很對不起家鄉的領導,當年給他們出了個那麼大的難題。但改革開放,大勢所趨;人才流動,勢在必行。何況我的目的很“大道”,不為發財,隻為生活,為孩子!
令人欣慰的是,家鄉的高考成績沒有受到影響,自那年開始,每年都有一些老師“外流”,但高考本科以上的上線人數依然占了整個地區的半壁江山。於是,我釋然了。
英豪學校竟這樣的美
初來英豪學校,耳目一新。原來,英豪學校竟這樣的大氣,這樣的美!
學校在北回歸線附近。背靠鳳凰山,麵對流溪河。綠色成片,四季花開,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是本地新溫泉風景區的風景點之一。
校園綠化麵積達20多萬平方米,占了校園麵積的70%。有喬木兩千多棵,芒果樹約100棵,灌木及草本植物無數。校園到處綠樹成蔭,花紅草綠,100平方米以上的草坪有十幾個。鳥叫、蟬鳴、蛙唱不斷,英豪學校是一所生態校園,是綠園、果園、鳥園,又是樂園、科學園。
好一幅大氣磅礴的學校全景圖
學校還有一個大生物園,占地一萬多平方米,有果樹區、花卉區、熱帶植物區、溫室、陰生植物區和學生菜地,主要花木都掛上了銘牌。它是學生的活動營地,也是學生的溫泉遊樂園。
來自廣州市的生物老師羅老師說:“我跑過不少國家,看過不少學校,就環境來說,還沒見過哪所學校超過英豪學校。你知道空氣中負離子有多少嗎?每立方厘米十萬多,比公園還公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