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路上有過無數次放棄的念頭,我咬緊牙,還是頂住了。”
有的說:“我不知道我是怎麼走下來的,一輩子也忘不了!”
有的說:“走完這趟路,今後沒有我吃不了的苦。”
有的說:“吃了兩天老百姓家的飯菜,覺得我們的餐廳太好了。以前提了那麼多的意見,現在想想有點對不起師傅。”
他們在訴說著,回味著,感受著。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在困難麵前沒有低頭,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達到了終點。
讓我們的學生吃點苦,吃夠苦,吃終生難忘的苦,這就是我們的初衷。108公裏路程,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對剛步入青年時期的中學生來說,是一場曆練,更是一場對毅力和耐力的檢驗。他們激發了精神,磨煉了意誌,陶冶了情操。
拉練活動順利結束了,讓我們再一次把鏡頭對準這兩天的行程,我們看到的,正如那位學生詩人所說:
無限風光在路中!
藝術家將在這裏誕生
在剛剛結束的“青春風采”大賽決賽晚會上,各位選手表現出色,贏得全體師生和家長的陣陣掌聲。
在舞台上一展風采在首屆“青春風采”大賽獲得成功之後,我們決定每年舉辦一次,使之成為慣例。我們追求要辦文化含量很高的活動,讓中學生們釋放自己,展示自己,挑戰自己。
舞台對中學生有著特別的誘惑力,它能激發情趣,能展現表演素質。在中學開展的所有活動中,“青春風采”大賽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一腔熱情,一股朝氣,一項絕活,一個追求,這些活力無限的年輕人,都想在舞台上一展風采,都想在大眾場合吸引人們的眼球。
“我也是明星!我雖然沒有張曼玉那高貴的麵孔,也沒有鞏俐那完美的身軀,但我肯定自己一定是明星!因為我有健康的膚色,良好的心態,一張‘微笑大過天’的臉,我擁有這麼多,我難道不是明星?”有個叫麥穎君的同學寫的文章很能代表他們的心聲。每次大賽後,都會產生一批佼佼者。“追星”也沒有什麼錯,不“追星”就成不了本校的“明星”。
此次大賽是第二屆,有不少新的看點。
才藝展示部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有時裝設計和展示,音樂劇、魔術、手工秀、獨唱、獨舞、配樂朗誦等。那場時裝展示的服裝全部為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製作,使用的衣料很別致,甚至用氣球做點綴。整個思路很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
總決賽晚會時間長達150分鍾,師生們時而靜靜聆聽,為舞台吸引而沉靜;時而熱烈鼓掌,為表演精彩而歡呼,台上台下融為一體。
晚會的項目繁多。才智問答是選手必須完成的項目。內容貼近生活,又出人意料,它是陸主任和一幫學生智囊團出的點子。
用英文即興朗讀50年前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並要說出當時的曆史背景和自己的感受。
《大話四方》電視談話節目,要求一位來自江西的學生選手說出江西老表的優點和缺點。優點要說得準確,缺點要說得幽默。
有的要求當場表演一段表現當代軍人高尚情操的舞蹈,要求選手自己作藝術分析,並再現舞蹈片段。
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發生衝突,選手以德育主任的身份迅速平息衝突,並對違紀學生進行最中肯也最能令人接受的思想教育。
令人難忘的一幕你最想遇到的古代名人是誰?為什麼想遇見他?如果相遇你會對他說什麼?你怎麼當著他的麵不卑不亢地評價他?
如果你麵對北大招生辦主任,請你講一講最能讓他錄取你成為北大學子的理由。
請運用“咖啡、天使、黃昏”三個詞語在一分鍾內講一個故事,故事有人物,有情節,有品位。
現場即興辯論,辯題是:女老師上班化妝好不好?
有一個孩子極有音樂天賦,父親一定要他子承父業,當工程師。請你說服他的父親,尊重兒子的選擇。
如果你遇到一個以吃野生動物為榮的人,你如何勸說他?
上述題目設計難度不小,但選手們的回答機智靈活,十分貼切,十分精彩,師生們連呼“過癮、精彩、刺激”。
此次大賽前期經曆了預賽和複賽兩個階段。選手們利用周末課外活動時間,在漢語自我介紹、英語即興朗讀、即興對話、即興評述和創意主持等幾個環節勝出後,才進入總決賽。大賽十分注重對選手的培訓,他們把整個比賽的過程變成學習——提高——選拔——展示的過程。比賽十分強調對選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選手潛能的挖掘。經過這次大賽,選手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煉觀點和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選手的審美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此,走上總決賽晚會的十位選手個個光彩照人,而中學的整體表演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一位上屆獲獎的選手說:參加“青春風采”大賽,我學會了如何在成百上千人麵前自信地講話,如何去展示自己,如何去獲取信息,篩選材料,提煉觀點,收獲真是太大了。
經過總決賽“總體印象”、“才藝展示”和“才智問答”三個環節後,大賽產生了冠、亞、季軍和四個單項獎,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家長們很重視這項比賽,很多人都到現場觀看了比賽。有孩子參加決賽的,家長則會把照相機、錄像機等器材都帶上。
走上領獎台老板年輕時就是文藝宣傳隊長,對舞台表演有經驗,有說法,能指導。他雅興不減,與馬曉冰、陳欣兩位同學合作跳了一支“踢踏舞”,同學們稱讚說“不愧為高手”。馬曉冰有素質,有悟性,很大方,她曾女扮男妝表演爵士舞,活潑,自由純樸,形象俊俏,風度翩翩,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007年,她參加南航空姐“新人秀”競賽,獲得華南賽區冠軍。
此次決賽有一個很民主的決策,即從預賽、複賽到總決賽,評委全由上屆獲獎選手擔任。他們是過來人,鑒賞能力強。當大賽結果宣布時,全場掌聲雷動。這掌聲既是獻給獲獎選手的,也是獻給評委的。因為他們判斷準確、公正,選出了大家心目中的冠、亞、季軍。
根據大會的安排。我在發獎大會後作點評。我根據剛才一邊看一邊做的記錄,進行現場點評。
金玲:展示與表演設計新穎,配合默契。在創意上高人一籌,在靈巧上極盡特色。現場解說頗具文化含量,舞台表現從容高雅,甚有青春氣息。整個表演,用“異彩紛呈”不能盡述,用“新人耳目”不能概說。節目演出後讓人感到,世界上沒有做不了的事情,就看你能否大膽創新。應是“最有創意的服裝設計師”。
楊珊娜:兒時的玩伴,少年時的同窗,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離不開朋友。一曲《朋友》,激情洋溢,吐詞清晰,音質醇厚。演唱引起共鳴,場下觀眾擊掌應和,氛圍頓起。可給予“清純又最具本色的女歌手”稱號。
席姍姍:三副對聯選材適中,用語準確,對仗工整。有情趣,有知識內涵。詩歌朗誦節奏輕重緩急,聲調抑揚頓挫,技術處理很成熟。舞台經驗豐富,表情自然得體。可望成為一個朗誦高手。
陳坤:把古典的西遊神話和現代的世俗荒誕地結合在一起,集表演、道白、演奏諸才藝於一體。演繹了奇妙的情節,抒發了獨特的情感,參悟出特別的道理。在《大話四方》中,對江西人的優點和缺點評價幽默,詼諧。該肯定的言之鑿鑿,想貶抑的委婉而風趣。不愧是腦子特別靈活、為人很正派、素質比較高的“坤哥”。
譚鈺鈞:現場作藝一絲不苟,步步做來從容不迫,將破碎玻璃粘貼成精美工藝品,可謂變廢舊為珍品,化腐朽為神奇。懂得“沒有絕對的贏和輸”的人生哲理,堅信“要學會遊泳就必須下水”。有敢於挑戰的勇氣,是一個有想法、有毅力、能做事的青年。
吳彩鳳:英語詩歌朗誦聲情並茂,有地道美式英語的風格。獨唱《星晴》,給人一種陽光女孩的感覺。雖缺少歌唱名家的功底,卻具有一鳴驚人的潛力。在觀眾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評為“最佳儀態獎”應是實力的體現。
曾力:幽默風趣,出口成章。有鞏漢林的身材,潘長江的滑稽,趙本山的才氣。在創意主持的環節中,設計新穎,構思獨特,操作嫻熟。在飲食文化上一展身手,演奏了一首詼諧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可期待做我校營養顧問、國家一級教授何誌謙先生的弟子,做本校餐廳首席廚師的高參。
孫家欣:獨舞《孔雀向往的地方》舞姿婆娑,婀娜多姿。有對舞蹈大家楊麗萍的模仿。現場對《啊,軍人》舞蹈鑒賞準確,分析中肯,評價恰當,表現出較為出色的審美眼光和藝術感悟力。若今後以此為起點,將可追求成為一名有藝術品位的優秀人才。
李玲:天真,淳樸,踏實。舞台形象清純可愛。在表演中設計現場給爸爸打電話的情節,體現了父女深情,形式別具一格,可謂煞費苦心。對環境保護有深刻的見解,對野生動物有特別的認識。一曲英語獨唱《long long ago》,把表演帶入高潮。可望做一個頗有親和力的未來領導者。
顧俊傑:小玩意需要小聰明,小聰明凝聚大智慧。魔術表演,雖略顯稚嫩,卻也從容自信。才智問答,反應敏捷,入情入理。在被要求處理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比較棘手的師生衝突時,既把握住師生在特殊情景下的情感矛盾,又提出了讓老師和學生都不失體麵,都能接受的處理意見。應是一個善於解決難題的未來政治家。
評價結束了,晚會也進入了尾聲。我做了個一句話總結:“藝術家將在這裏誕生,同學們需要繼續努力。”宣布大會結束。該領獎的領獎了,該合影的合影了。《歌聲與微笑》的歌曲已經響起,大家都很快樂地離開會場。
這個舞蹈很俏皮!忽然,上屆冠軍得主、擔任本屆首席評委的李昂拉著幾個同學走到我的身邊,他先作了鬼臉,然後又笑著說:“校長,您今晚的點評很好,評得大家很信服。”我說:“啊?是嗎?”也很得意。“不過,您的講話隻能算第三流水平啊!”他又說了一句。我一聽,先是一愣,接著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原來,上周末學生會組織一場正反兩方辯論賽,論題是《中學生出國留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結束後要我頒發“最佳辯手”和“最具風采獎”獎,又要求給講幾句話鼓勵鼓勵。講到辯論的水平,我說:“除開內容、藝術不談,從說話的功夫來說,有三個層次:三流水平,照稿讀;二流水平,按提綱講;一流水平,即興說。你們看那些外交家們,對記者的提問,哪怕是最刁的發問,都能當即回答,沒有稿子。希望你們都要向一流水平發展,提高即興說的辯論水平。”這些話說過就忘了,沒想到,我剛才拿著記錄稿紙讀點評,他們居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下子就抓住了。沒得說,我隻能自我嘲解:“本來可以不要稿子,但怕評得不準確,影響你們的情緒,於是乎就……啊……嘿,這個……”李昂和周圍的同學一看我那個窘樣,拉拉我的手又拍我的肩膀說:“校長您還是有水平的,評得公平,評得到位,評得大家沒得說,真的,有水平!”於是大家又一起大笑起來。
我也跟著笑起來,真拿他們沒辦法!
在首爾小試牛刀
2003年11月5日,我帶著陳坤、吳鎮雄、盧杏歡、龐啟釗、張昊夫、黃維東、阮少聰、譚慧敏、呂夢雅、吳文香、馮小健、梁佩珊、陳傑珠、孔璐、劉璐、何韶麟、陳嘉妮17位同學來到廣州白雲機場,我們將飛往韓國,參加首爾科技高中的聯誼活動。
“第一要注意安全,第二要有所收獲,第三要開心愉快”,出發前,我們就出訪定了三個基本原則。借此機會,我們要鍛煉學生,同時也對他們對外交流的素養和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進行一次檢測。
聽同事們說,帶學生一起出國很費神,是帶著鐐銬跳舞,背著包袱開心。我第一次帶學生出國,不知道感覺如何。但我有信心,因為平時我和這些學生常打交道,了解他們,關係也很融洽。當領導們在學校前廣場送行合影時,我說:“各位放心吧,這是一群很優秀的同學。”
我們去聯誼,我們有信心當天下午,飛機抵達首爾機場。
剛坐上了接團的大巴,忽然接到來自北京一家旅遊公司打來的國際長途。他說他們臨時給我們安排了兩名翻譯,負責訪問中的中韓語翻譯和中英翻譯。對於這事先沒有協商的安排,而且還要我們臨時掏出一筆讓人難以接受的翻譯費用,我想了想,沒有接受。我們不懂韓語,但我們會英語;對方不懂中文,他們也會英語。我要讓我們的學生接受挑戰,讓他們經曆一次語言鍛煉。而一般的溝通和交際,導遊肯定能勝任。
機場進城的公路全是十車道,兩旁還有很高的隔音牆。這裏的交通絲毫不影響路旁居民的生活,足見韓國的經濟比較發達。寬敞的大巴在首爾的街道上穿梭而行。人們熙來攘往,生活氣息別有風味。城市很漂亮,整潔,但與我們的深圳、上海相比,或許還不夠現代;與青島、珠海相比,或許還缺一點清爽。但首爾有很多別的城市沒有的東西,它是一座曆史悠久的老城,一座與我們有著深厚友誼的現代都市!
當時大家都在欣賞著車外的異國風光,我的腦海裏,卻總是在不斷地回想那個長途電話。
我們的導遊姓李,是祖輩在韓國、父輩在中國、自己在中國東北出生並且長大的韓國青年,30歲左右。他很熱情,善於交際,一下子就籠絡了我們的學生。應他的要求,大家都喊他大哥。他很高興,晚餐招待我們喝“高麗人參山雞湯”。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餐,我們匆匆出發,前往首爾科技高中。
我一邊看著窗外的風景,一邊又思考著昨天下午的國際長途。這個不接受翻譯的決策很幹脆,很大膽,但是否正確,是否高明,就看我們的學生是否爭氣了。一路上,我有幾許信心又有幾許不安。
在首爾機場留下蹤跡上午10時許,我們來到首爾科技高中。
裴校長迎了上來,用韓語向我們表示歡迎。李導翻譯說:“非常歡迎你們到我們學校參觀。”裴校長很親切、和藹,帶我們來到一個漂亮的會議室。這裏已經坐滿了人,將要舉行一場很隆重的歡迎儀式。
裴校長首先發言,他對我們的來訪表示熱烈的歡迎,接著又祝賀中國“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與降落,最後簡要介紹了他們的學校。
根據出發前的安排,吳鎮雄同學先擔任翻譯,該校英語組長將裴校長的韓語譯成英語,他將英語譯成漢語。他翻譯得很不錯,隻是在“神舟五號”這個詞彙上打了個小頓。聽完介紹,我們才知道,這所科技高中很不簡單,現有學生300多人,竟然是從首爾一千多萬人口中選拔出來的。
接著,我致答謝辭,由陳坤同學當翻譯。我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對他們學校的熱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謝;二是介紹了我們英豪學校的規模和辦學情況;三是說明我們這次來訪交流的目的。最後我說:“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更是我們所有黃皮膚、黑頭發人民的驕傲。因為在神秘的太空領域裏,繼歐洲、美洲之後,終於有了我們亞洲人的一席之地。”我的講話熱情洋溢,也盡可能地帶一點幽默和俏皮。這段話引起我們17位同學和導遊的會心笑聲,卻難為了我們的“臨時翻譯”。隻見陳坤盡力顯示出鎮定自若的樣子,他全神貫注地追蹤著我的講話思路,揣摩怎樣把這意思翻譯清楚。最後,裴校長和他的同事們聽了他們英語組長將陳坤的翻譯轉譯成韓語後,一個個開懷大笑,熱烈鼓掌,對陳坤以及全體同學投出欣賞的眼光。同學們紛紛拿出照相機,留下這珍貴的鏡頭。
這第一關過了,大家都很開心,看起來很自信。
在科技高中,我們活動了整整一天。歡迎儀式結束後,校長領我們到物理實驗室,他們安排了十幾個優秀學生,與我們一起上物理實驗課。老師用英語講,師生和同學互動時,大家都用通用的國際語言——英語。我發現,韓國中學生非常熱情好學,不過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並不比我們強。大家都是同齡人,都放得開;又都要麵子,都在“超水平”發揮。授課的物理老師很年輕,很機靈地將這堂課上得有聲有色。我們有幾個學生平常話不多,今天很反常,口齒格外伶俐。幾個平時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也一下子拋掉了“差一點”的陰影,顯得非常優秀。而科技高中的這些高才生們反而放不開,很靦腆,很拘謹。但他們熱情,謙虛,好客。通過短短一節課的交流、探討,雙方都給對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上完物理課後,學生們去參觀化學實驗室。趁這個機會,裴校長帶著我全方位參觀他們的學校。我們從一樓到五樓,從教室到實驗室、會議室、展覽室、宿舍、餐廳……一個一個地看,裴校長一個一個地說明。
我在參觀中發現,科技高中的所有標語、班牌,全都是韓文,我們都不認識。還有一些小牌,是用中文,正正規規的隸書體寫的,全部是“創造”二字,我看了覺得特別親切。我不知道這是他們的校訓還是什麼,也不明白這不斷出現的“創造”兩字是表明漢語的淵源呢,還是找到一個最準確表達他們辦學理念的語言形式?我不便打聽,但從他們學校的所作所為來看,的確體現了“創造”的精神。
首爾科技高中裴校長(左)很健談,也很真誠裴校長說,他是第一次這麼詳盡地帶領客人參觀。他很健談,也很真誠。我們見麵時間不長,卻大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在交談中,他除了談學生,談成就,談學校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外,還把我當知己,訴說自己向政府要錢的困難,辦校的艱辛。他說他在辦學初期,為節省經費,曾經親自給學校刷牆壁。我聽了很感動,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韓國那麼發達,竟然也有類似的事發生。我們的裴校長,真是一位把學校當家的校長啊!一個國家,有一批這樣的好校長,成為典範和榜樣,會帶動更多的校長。倘若如此,教育豈有不發展的道理。
在離別時,我祝願他們的學校越辦越好,並打趣地建議裴校長可設法向政府寫報告,請他們要麼給一點錢,要麼給一點政策讓學校收錢。我不知道國情不同有沒有可能性,也不知他敢不敢送這樣的報告,就算是幫同行朋友出個點子吧。
我衷心地祝願他身體健康,希望他的辦學經費越來越多,從今以後,不需要他親自給學校刷牆壁。
首爾科技高中專門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韓式午餐。飯後,兩校同學互贈了禮品,並互留了通信地址,聊了一會兒,還一起在學校轉了轉。同學們私下告訴我,這所高中的所有學生都在早上六點鍾起床,晚上近一點睡覺。我很納悶,中國的應試教育在韓國也能發揚光大?這些韓國中學生裏的精英,畢業後都能進韓國最好的大學,但他們確實學得很辛苦。
訪問結束了,晚上,我們開總結會,大家很興奮地回味著這一天。
陳坤和吳鎮雄兩位同學說,上午的歡迎儀式不亞於讓他倆坐了一趟“過山車”,一上去就跟著轉,很驚險,很刺激,很後怕,但終於挺過來了,又很開心。有同學問我:“校長怎麼這樣大膽,又怎麼知道他們倆就行,還敢讓我們與韓國學生在一起交流呢?”我說:“我知道你們本來就行,又到了非行不可的時候,你們不能不行,無法不行,於是,就行了!”大家一聽,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又說:“說英語就如平常說話,口一張開,話就出來了。話出口了會繁殖,會產生很多話,很多好聽的話,於是你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話不出口會萎縮,口老是不開,話就吞下去了,你會越來越少話,慢慢地就沒了話,不會講話。”大家覺得很有道理,對提高口語水平很有啟發,決心今後隻要有機會,就會主動與外國朋友交談。
想起白天一係列的交往,真是情急之下生智慧、置之絕地而後生啊!大家很開心,覺得沒給校長丟麵子,沒給學校丟麵子,沒給家長丟麵子,很過癮。我表揚了大家,說這有點英豪中學生的樣子。大家認為,陳坤和吳鎮雄兩位同學功勞最大,經過舉手表決,評選他們倆為“表現最出色的人”。
又一個早晨,大巴載著我們緩緩穿過首爾前往釜山,我們再一次徜徉在首爾的街頭。那匆匆而過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流、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古老的宮殿、美麗的漢江、巍巍的南山……這一切無不顯示出這個城市的無窮魅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來自韓國,他撰文談聯合國的工作是“以孔子名言而行事”。首爾很多寺廟中都供奉著孔子的塑像,這給我們更多的親切感,讓我們驕傲,也讓我們留下很多的遐想。
半年後,教導處羅主任帶領王耀廣、郭璐瑤、許特三位同學再次來韓國,參加第六屆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獲了個金獎。其間,郭璐瑤同學以嫻熟的口語為中國代表團與組委會的溝通解決了一個難題。
一年後,劉校長帶領學生到德國與孟召市中學結誼,受到市長的接見和全校師生的歡迎,同學們流暢的口語再一次受到對方領導的稱讚。
兩年後,科教委羅主任帶學生到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參觀,他們以流利的英語口語與同時到訪的外國學生交流,讓對方很羨慕。
英豪學校的中學生,在家裏或許有點隨意,一出國門,就是另一番姿態,另一種形象。“給學校爭氣,長自己本領,把英語說好”,這是他們邁出國門後給自己的第一個要求。
別了,首爾,你給我們留下了一次深刻的印象。再見了,首爾科技高中,你給了我們一次特別的鍛煉機會。謝謝你,裴校長,歡迎您帶學生回訪我們學校。今天,我們的同學們小試牛刀,初露鋒芒,屆時我們將以更高的素質和最高的熱情來迎接您,接待您!
與撒貝寧、金銘同台主持節目
2004年3月的一天,“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工程的火箭總指揮黃春平來到我校,在熱烈的掌聲中,他與全校同學以及航天科學迷歡聚一堂。同學們目睹了這位大科學明星的風采,聆聽了他的教導,圓了追星夢。
與黃總指揮麵對麵黃春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火箭專家,他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為國防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他擔任長征係列火箭的研製工作,並擔任運載“神舟五號”飛船升天的長征2F火箭總指揮,為國立了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嘉獎。
黃春平總指揮是個大科學家,是我們很多同學心目中的偶像。
原來,“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黃總指揮就有一個心願:希望“神舟五號”所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創新精神能得到發揚光大。而英豪學校的老板也有一個心願:希望英豪的學子能盡可能多地直麵成功人士,感悟成功精神。兩個心願合在一起,就成就了這次活動。
在一個特別的場合,黃總指揮聽朋友介紹英豪學校的科技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他很高興,將一幅自己珍藏的長征火箭運載“神舟五號”發射一刹那的照片簽名送給在場的老板。老板抓住這個機會,邀請他到我校參觀,與學生見見麵,就“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給學生做報告。
中國航天科學家是中國人的驕傲黃春平總指揮和他的助手們來到了英豪,參觀校園,聽取學校辦學成果和科普工作的介紹。特別是看到英豪天文台安裝了華南口徑最大的500毫米天文望遠鏡,又聽說高考出過省狀元,有學生考取了北大,課外活動出了“羊城小市長”,在參加國際競賽中獲過金獎等,很高興,稱讚英豪學子有出息,將來一定能為國家作貢獻。
晚上,學校禮堂歡聲雷動,黃總指揮與我校中小學生見麵,並作“神舟飛船升空,長征火箭立功”的報告。
大會由我主持,我介紹了黃總指揮後說:“神舟五號’成功升空,讓美國震驚,讓俄羅斯不安,讓西歐和日本嫉妒,讓東南亞欽佩,讓‘台獨分子’膽寒。它長了中華民族的誌氣,壯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同學們長時間地熱烈鼓掌,歡迎這位為中華民族揚眉吐氣作出貢獻的大科學家。
黃總指揮的報告很生動,他講述了我國航天事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光輝曆程,介紹了航天科學家們艱苦奮鬥、為國爭光的動人事跡。報告深深打動了英豪學子的心,講話一結束,收獲了更熱烈的掌聲。
第二天,黃總指揮在老板的陪同下,與我校一批中學生航天科技愛好者進行座談,合影留念。同學們利用這次難得的接觸機會,向他提出了很多關於飛船和火箭方麵的問題。黃總指揮一一做了回答。他神態自若,表情風趣,說話幽默,不時引起同學們的笑聲。
學生會主席梁健烘在會後說了幾句很精彩的話:“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飛上太空,被人民稱為‘民族英雄’;那麼,用‘長征2F火箭’把楊利偉送上太空的黃總指揮,也同樣是‘民族英雄’!”這話說得很虔誠,很得體,很溫暖,說得黃總指揮非常高興。
學習您的精神,請您簽個字黃總指揮要離開了,他對我和科教委的羅主任說:“我要和你倆照一張相,將來你們學校有沒有我的弟子,就看你們了。”於是,我的個人相冊上,又多了一張與名人的合影。
人常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名人交往,名人會留在心中。名人的話,能引發人思考,使人產生頓悟,引起共鳴,激發興趣。名人的話,有時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也能解開一個人心裏的疙瘩,如同醍醐灌頂,讓人在苦悶之時茅塞頓開,在彷徨之時豁然開朗。
老板認為,提高素質的核心是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分清主次的思維習慣和多動腦筋的思維習慣。
大凡成功人士都是高素質人才,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無疑都是典範。年輕的學子,有機會與名人近距離接觸,就會有奮鬥目標,有學習榜樣。名人的風度、談吐、儀表、舉止、情趣等,都會給他們以無聲的感染,潛移默化的教育,無形的促進。這種教育帶有現實的功效,能使年輕人產生跨躍性進步。
老板非常重視這樣的事情。在他的主持引導下,英豪學校迎來了一大批科學、體育、新聞、文藝、教育界的名人。
前世界乒乓球冠軍莊則棟來了。學校運動場大廳裏,燈火通明。中學生最優秀的乒乓選手,與這個曾風靡世界的乒乓球“小老虎”對壘。莊則棟寶刀不老,淩厲風格不減當年。但此次他隻是與學生“切磋”球藝,他不斷地吊高球,讓小對手們扣殺,又總是被他接回來。莊則棟還與同學們暢談人生,他以自己一波三折的豐富經曆為例,給同學們帶來遐想與感歎。
央視名嘴撒貝寧與著名演員金銘來了。他們與英豪學校學生陳欣三人同台主持聯歡晚會。撒貝寧,這位後來獲得電視節目主持人最佳獎的主持名人,以自己豐富的經驗、敏捷的反應,在陳欣主持時適時切入,精彩補充,讓她表現得大方、成熟又得體。北京大學和英豪學校的兩校藝術團輪番上台表演節目,他們讓節目銜接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金銘這位昔日童星在每個同學們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形象。現在,她與英豪學校的同學們一起談現在,談未來,談誌向,談人生,讓同學們收益甚多。
國家著名歌手殷秀梅來了。她的民族唱法,很受同學們歡迎。她在英豪學校小鬆樹藝術團的演出晚會上,深情演繹了《我愛你,塞北的雪》、《在希望的田野上》兩支歌。演唱前,她在舞台上作了一番飽含深情的講話。她說她第一次看到英豪這麼美的學校,她將來有孩子,也要將孩子送到英豪學校讀書。演出前,她在後台給學生歌手作臨場指導,使即將上台表演的同學們收獲頗豐。
著名生物學家牛滿江來了。他參觀校園,與學生們開座談會討論科學問題。同學們都知道他是生物界的大名人,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有學生問他,您為什麼這麼出名呢?牛滿江說:“你們好好努力,會比我更出名。”大家很高興,拿出小本子請他簽名,他一一滿足大家。
還有航天英雄楊利偉與科技興趣小組合影,介紹“神舟五號”;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主持人唐劍給學生作報告,暢談人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與學生對話,談哈佛,談文化交流;北京大學的校領導、教授來英豪學校給學生開講座,介紹北大等。
請名人們到英豪學校,學校都作了最精密的設計。其中最用心的是,設法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他們接觸、交流。對英豪學校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很難得的精神享受。
平常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能讓人清醒,促人奮起;我們還可以說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為這次成功會為再次成功播下了種子。我們請這些成功人士來校與學生交流,學生們有什麼具體收益,我們不清楚;有什麼人生啟迪,我們不清楚。但有一點我們很清楚,這種交流對英豪學子的成長,一定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很可能會影響一些同學的一生。
當然,請名人到學校不是一句話的事,需要費很大的心思,要做很多的工作,也要花不小的代價。但老板為了讓本校學生有這種非同一般的交流機會,他舍得,他能做到一般老板做不到的事情。
英豪學校的學生很幸運,我們也跟著見了不少名人,沾了不少光。我和這些名人幾乎都有合影,我將這些留下來,希望我的下一代也能有所收獲,有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