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走進男孩的世界,解讀成長的秘密(1)(3 / 3)

所以,我們不要斥責男孩的不愛惜物品,也不要以窮養的名義就不再滿足他的需求,而是應該從保護他探索心理的角度出發,允許他多動腦、動手,以充分滿足他的好奇心。

l弄明白男孩東拆西拆的根本原因

男孩拆散、破壞東西的行為也有許多原因,我們不要一上來就訓斥他,而應該先觀察、再溝通,以了解他拆東西的根本原因。

有的男孩是因為好奇心強盛,他渴望窺探到事物的本質。探索的心理驅使下,他就會忍不住動手拆掉“遮擋真相的”外殼去一探究竟。這時,我們要理解男孩的心理,要以一種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他的破壞行為。

但有的男孩就是單純地想要搞破壞,我們此時最好找機會與他好好溝通一下,如果他是想要借此引起我們的注意,那麼我們就要好好檢查一下自己過去是不是忽略了對男孩的陪伴;如果他是在發泄,我們也要找到他產生這種發泄行為的源頭,幫他解決思想上的問題。

l適當加入到男孩的“破壞”行為中去

9歲的天倫偷偷拆開了爸爸的刮胡刀,媽媽看見後卻說:“其實我對它也挺好奇,你能給我講講它是怎麼工作的嗎?”

天倫一開始不相信媽媽的態度,但看到媽媽並沒有生氣,他才放鬆下來,並給媽媽講了起來。聽了他的講解之後,媽媽說:“你還真能鑽研。不過,我看那東西挺複雜,你能裝回去吧?”天倫點點頭說:“放心吧,媽媽!”媽媽笑笑說:“那就好,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東西,你可要認真裝回去啊!”

像這位媽媽一樣,加入男孩的“破壞”行為,我們就能體會到他的心理,而我們這種態度,也會讓他感到放鬆。所以當看到男孩又在拆東西時,我們不要大呼小叫,而是也嚐試著加入到他的這種行為中去,用幾個問題引導他去思考。我們這樣做,其實就是對男孩探索精神的一種肯定,同時也保護了他的好奇心。

l提醒男孩也不要忘了愛惜物品

雖然我們為了保護男孩的探索精神,允許他去拆東西,但我們也要提醒他愛惜物品。

我們可以這樣告訴他:“你的玩具,我們家中用到的所有物品,都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工資換來的,而工資又是爸爸媽媽辛勤勞動的報酬。所以,你應該尊重爸爸媽媽的血汗錢,要善待這些物品。”

另外,我們還要提醒他也要愛護公物,要提高男孩的公共道德素養,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就去破壞公共設施。

l針對男孩的興趣為其準備合適的玩具

既然男孩喜歡拆散家裏的東西,那麼我們不如就為他準備好合適的玩具,比如,各種拚插、組裝玩具,或者我們親自動手為他製作一些簡單的組裝玩具。這樣一來,男孩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我們家裏的東西也得以“幸存”。

除了準備這些玩具,當我們從男孩的拆卸中發現他的興趣所在後,我們也要抓住他的興趣點為他補充知識,幫他增長見識。比如他喜歡機械齒輪,我們就可以買些介紹這類知識的書籍;他關心電器的工作原理,我們也可以幫他收集一些電器的使用說明書,等等。

4. 男孩也愛哭,這是一種情緒表達方式

明代戲曲作家李開先的戲曲代表作《寶劍記》中,有這樣兩句很有名的唱詞:“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但我們很多人卻隻注意到了前一句,於是我們便因此而得出結論:男孩子不能隨便哭。隻要他一哭,我們就會立刻這樣教育他:

“不許哭!你可是男孩子!”

“男孩哭最沒出息了,快把眼淚擦幹淨!”

“男孩還哭,真是丟死人了!”

……

我們這樣的教育就是在“暗示”男孩,男孩不能哭。於是,男孩便開始隱忍自己的情緒。表麵看來,他的確是不再哭了。

但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因為種種事情內心感到非常悲傷,那麼哭就是最好的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但此時卻偏有一個人告訴我們說“不許哭”,而且還用各種嚴厲的語言來訓斥我們,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覺得心裏很不舒服呢?當然不舒服。同樣,被告知“不許哭”的男孩,心裏也一定不好過。

哭泣是人的一種情緒表達方式,與性別無關。而且適當的哭泣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它能幫助我們排解內心的消極情緒,幫我們釋放壓力。

有的媽媽說,窮養男孩不就該對男孩“狠”一點嗎?錯了。即使是窮養男孩,我們也要允許他發泄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該理智看待男孩的哭泣。

l允許男孩發泄悲傷情緒

當男孩哭泣時,我們應該站在他的角度去體諒他的情感,就像下麵這位媽媽這樣。

上3年級的兒子因為被老師誤解而挨了批評,回家後他一邊給媽媽講,一邊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撫摸著他的頭說:“我能體會你的心情,被老師誤解一定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兒子哭得更傷心了。而這個過程中,媽媽並沒有多說什麼,隻是一直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