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男孩還可以用這些錢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購買新年禮物、生日禮物,表達自己的孝心,增加與長輩的親情。這同樣也能讓男孩合理而有意義地使用壓歲錢。
l引導男孩為公益事業添一份力
壓歲錢是長輩贈給男孩,表達親情的錢財,是愛的一種象征。因此,男孩在收到長輩的壓歲錢後,也要懂得感恩。但是,我們要讓男孩知道,他除了感恩長輩之外,也應該適當地以愛的方式把這份愛的壓歲錢用到有意義的地方,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比如,他可以捐款給希望工程或者慈善事業,把錢捐給那些貧窮的人們;我們還可以讓他買些禮物,和他一起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培養他的責任感和愛心……
78. 向男孩傳授保有財富的真正道理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獲得財富可能會相對比較容易,但是保有財富卻要比獲得財富難得多。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夠賺到巨額財富,並長久地保有財富,讓自己和後代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卻很少有人知道,否則就不會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如果我們想讓家族的財富能夠保有三代,甚至長久地富下去,就應該懂得“保富之道”,並且把它傳授給男孩。
多少父母辛苦一生,攢下巨額財產,尚未等到自己閉眼,財產就被不肖子孫揮霍一空;多少貪官汙吏,富貴一時,最後淪為階下囚……所以我們當我們擁有巨額財富的時候,就要思考如何讓自己、讓子孫去保有財富。我們隻有懂得保有財富的道理,並把它傳授給男孩,“富不過三代”的現象才不會在我們的家族中出現,我們才不用擔心家族的衰落問題。
儒家經典《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是說,以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東西或者財富,遲早要以同樣的方式失去。男孩再能賺錢,他的錢卻通過非法的手段獲得,那麼,即使他再謹慎,再節儉,也不可能守住財富。正如,那些貪贓的官員,尚未等到好好消費就東窗事發,財產被充公,自己也身陷牢獄,甚至被送上斷頭台。所以,我們要讓男孩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理,讓他知道,通過偷盜、搶劫、坑蒙拐騙、貪汙受賄、賭博等方式獲取金錢都是非法的,最終都會被繩之以法。
其實,“富不過三代”現象主要是富人對子女的教育失誤導致的。富人隻懂得賺取金錢,不重視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子女不揮霍財產就不錯了,更不用說艱苦奮鬥,持家保富了。因此,我們在教育男孩時,一定重視做人教育。香港首富李嘉誠在教育子女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才是教子女如何做生意,所以,李嘉誠家族的產業才會越做越大,至今興旺不衰。此外,我們還要讓男孩懂得節儉,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因為他隻有不斷艱苦奮,厲行節儉才能比較長久地保有財富。
讓男孩懂得“保富之道”,還要注重培養他的才能,千萬不可嬌慣他,給他大量的錢讓他去揮霍。俗語說:“嬌子如殺子。”對男孩過分嬌養,隻能讓他失去生活能力,形成依賴心理,最終會害了他。所以,我們在教育男孩時,要堅持“窮養”的理念。
清末名臣林則徐曾經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教育兒子:“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禍。”這並非林則徐無情,而是他知道,如果單純地給子孫留下太多財產,卻不重視培養他們的德能,隻能使他們放棄拚搏,滋生享受和荒淫之心,終究走向衰敗。因此,我們在教育男孩時也應該注重培養男孩的德能。這樣,男孩才會有智慧保有財富。
此外,男孩想要學會真正保有財富的道理,就要懷有一顆仁善之心,廣為布施,不要存有一顆“獨富之心”。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看到很多富貴人家,最後都逃不過衰落的命運,於是便撰寫了《保富法》警示後人。他告訴人們,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積善的後代,才能夠確實地保有家業,並且是可大可久啊!
《易經》也提到這樣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多到自己都享用不了的福德,來留給子孫去享用;不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多到自己都遭受不了的禍患,留給子孫去遭受。所以,我們在教育男孩時,也要讓他懂得散財,懂得修福、修善。這樣,他才能真正保有財富。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先悟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