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可以“國破山河在”,但不能“國破軍艦在”(2)(2 / 2)

台灣近海海戰把艦載航空兵給耗完了,現在的這些飛機不少是從各地麵基地裏找來的陸基飛機。大部分飛行員的水平僅僅在於他們能把飛機停到航母的甲板上而沒有直接一頭紮上去或者是滑進大海,但要讓他們再降落一次可能就不一定會成功。

那兩艘“航空戰列艦”伊勢、日向更是莫名其妙,這兩艘軍艦是現在在蘇祿海上的祖爺爺輩的戰列艦扶桑和山城的弟弟,分別在1916年和1917年下水,雖然和扶桑排行不同,但輩分是一樣的。

中途島一下子丟了4艘正規航母,造新的沒錢沒料沒時間,就有人想出來了一個把這幾艘祖爺爺輩分的戰列艦改成航空母艦的主意,但是4艘全部改造是沒錢沒料沒時間,隻好改伊勢、日向兩艘,即便是2艘大改還是沒錢沒料沒時間,隻是把六組14英寸雙聯主炮中艦橋以後的三號到六號主炮拆掉改裝飛行甲板,結果到了最後隻能拆掉五號和六號主炮改成飛行甲板和倉庫,弄成一個古怪模樣。

這兩艘航空戰列艦飛行甲板長度不到正常航母飛行甲板的一半,艦載機能起飛但不能降落,隻能跨越到陸基機場降落,這樣整個就成了一個一次性使用的航母,還不能跑遠,離開陸基基地太遠飛機可就回不去了。但是運氣好的話,遇上和象棋冠軍打高爾夫,或者和高爾夫冠軍下象棋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這兩艘船上還有八門14英寸大炮是事實,遇上航母就是戰列艦,遇上戰列艦就是航母,要是對方艦隊是航母加戰列艦就臨時再找轍吧。

但是沒有飛機,本來計劃每艘船裝22架飛機,可是原本準備配備的第六三四航空隊在前幾天的台灣近海海戰中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幾架幹脆直接去了菲律賓,現在的伊勢、日向上沒有飛機,是兩艘空船。

可是哈爾西不知道這些八卦,他知道的隻是偵察機回來報告說發現了4艘平頂(航母的意思)和2艘認不出來卻有點平頂嫌疑的怪物,他可不知道這是一支根本沒有戰鬥力的艦隊,是放出來當誘餌掩護現在在錫布延海上的栗田艦隊的。按照常理判斷,沒有航母的艦隊已經無法進攻了,他可沒想到這次栗田就是來砸場子,沒打算活著回去,而是理所當然地認為第三艦隊才是聯合艦隊準備進攻萊特灣的主力,以這種常識判斷加上哈爾西的鬥牛犬脾氣,哈爾西北上了。

按照事先商定的計劃,西村艦隊是從蘇祿海通過蘇裏高海峽於25日早晨從南麵突入萊特灣,配合栗田艦隊消滅萊特灣內的美軍運輸艦隊。

西村艦隊從文萊出發是22日下午15時。為了避開美國潛水艇和陸基遠程偵察機,一開始是和栗田艦隊一樣在繞大圈子,然後通過巴拉巴克海峽進入蘇祿海,進入蘇祿海以後還是盡量靠東北方向走,以避開美國陸基偵察機,到24日拂曉接近民都洛海之後再轉頭向東南,這時還從重巡最上號上起飛了一架偵察機向萊特灣展開偵察。

以莫裏斯少將為首的所有美國戰史學家在評論日本海軍將領時,都在把田中瀨三作為“最有才華的日本海軍將領”的同時,把西村祥治作為“最無能的日本海軍將領”,其原因就是,從一開始西村的一係列動作要麼不可解釋,要麼解釋的理由過於奇怪。

按照在文萊的戰前商定,西村的第二戰隊將和誌摩清英的第五艦隊彙合以後一起展開攻擊,可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誰來指揮?西村祥治和誌摩清英都是海兵39期,但誌摩清英是海大21期的,因此在1939年11月晉升少將,1943年5月晉升中將,而西村祥治到1940年11月才晉升少將,而晉升中將是1943年11月,這樣誌摩清英是先任,西村要受誌摩指揮。

但是西村很可能對誌摩這個一直在中央機關轉來轉去、很少有海上行動經驗的通訊專家是否有能力指揮很是懷疑,所以西村在整個行動中從來沒有詢問過誌摩的所在位置。倒黴的是,誌摩清英對這個先任的位置也不感興趣,起碼在現在這次行動中是這樣。因為誌摩清英被人從廣島灣的柱島基地支到台灣海麵,再莫名其妙讓他去馬公,接著又讓他去馬尼拉,中途又讓他去科隆灣,連油都沒有加就又要他去萊特灣。去幹什麼算是大致上知道,但是敵情如何,地形如何,友軍在如何行動一概不知,讓他來指揮豈不是開玩笑?你不來招呼正好,所以也一聲不吭,反正前進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