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序 一往情深,十年圓夢——我的歌海滄桑(2 / 2)

夢想要靠追求去實現,我下定決心動手撰寫這部《何日君再來——流行歌曲滄桑史話》——

登上古老的《特別快車》,沿著《桃花江》逆流而上,向曆史的深處駛去。

厚厚的塵封,層層的迷霧。

路—崎嶇難行;心—寂寞孤獨。

冬日,頂風冒雪;夏日,日曬雨淋。曉行夜宿,風雨兼程……

2000年我開始進入創作時,很欣賞自己的這一段開頭語,八年來幾經修改,這段話書中已不複存在。我寫的是“史”,用文學的語言,散文化的寫法似有不妥。

我寫有關中國流行歌曲曆史的人和事,使用了“前奏”、“第一樂章”、“第二樂章”這樣的語言作小標題,以示這本書是有關音樂的。

從產生夢想到苦苦追求,已超過十年。此期間我在北美《世界日報》發表的文章還有:《音樂才子李厚襄》(2003年6月10日開始連載5天);《中國首屆三大播音歌星競選活動始末》(2003年10月24日開始連載2天);《天才作曲家姚敏》(2004年5月10日開始連載5天);《劉雪庵與何日君再來》(2006年2月11日開始連載5天)。

除此,還在馬來西亞發表有《中國流行曲根源》、《全能音樂人姚敏》等文;為新加坡李寧國先生修複出版的《中國上海三四十年代絕版名曲》CD第5輯、第6輯撰寫了《留得相思寄真情》(為姚莉專輯出版而作)和《時代曲的高產詞作家陳棟蓀》等文。此期間還在國內的《新聞出版報》、《中國文化報》、《北方音樂》、《博覽群書》、《移居上海》等報刊上發表多篇研究中國流行歌曲曆史和曆史人物的文章;在台灣的《中外雜誌》,發表了《近代流行歌曲的創作與演變》。這些文章的內容都融入了我的《流行歌曲滄桑史話》。

從64歲到78歲,我是在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歌海中度過的。

撰寫1927年—1949年中國流行歌壇的曆史滄桑,必須大量掌握那個年代問世的流行歌曲。那二十多年,中國流行歌壇都有哪些作曲家和詞作家創作了哪些歌,由哪些歌星演唱,堪稱經典的名曲有哪些……不熟悉這些基本情況是無法撰寫那一段曆史的。我從1994年開始整理那個年代問世的流行歌曲,已經整理出來兩千多首,已出版的7本歌集共發表一千五百多首。每一首歌都是我用幾種版本對照,反複推敲整理出來的,沒有把握的歌,我還要拿到喜歡這些歌、會唱這些歌的老朋友中間,請大家一起吟唱,直至最後定稿。這十多年我沒有年節假日,許多個“除夕”之夜,我還在伴著鞭炮聲整理我的歌曲。隻有累得病倒,躺在病床上打吊瓶,才暫時放下了手中的筆。十四年來,我在歌海裏“風裏來,雨裏去”,甜酸苦辣,遍體鱗傷。轉眼我已是快80歲的人了,真不知道這十幾年我是怎樣熬過來的,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忘掉年齡”,這也許就是我能堅持到今天的秘訣吧!

1991年,我60花甲的那一年,曾經寫下過這樣一首詩:

走過人生旅途的一個周期,

一顆新的太陽,托起橘紅色的希翼。

打馬躍過是是非非的峽穀,

日行千裏,匆匆追趕,

追趕那個,

永恒的,又常常被遺忘的——

生命真諦!

揮鞭撥開茫茫雲海,

挽起日月星辰追逐嬉戲。

碧海青天,

告訴月亮一句悄悄話:

我要把最亮的那顆星擷取!

我的十年尋夢之旅,和花甲之年的心境是不是一脈相承呢?書稿交給責任編輯了,我的夢圓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