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樂章 歌壇往事說從頭(1)(2 / 3)

由於“明月歌舞團”在平津、東北巡演影響巨大,聯華影業公司經理羅明佑,提出把“明月”收在“聯華”名下。1931年6月“明月歌舞團”正式改名“聯華歌舞班”,黎錦暉任班主任,班址設在上海愛文義路(北京西路)1298號。

這一年的3月,聯華影業公司尚未正式掛牌就以“聯華音樂歌舞學校”名義在滬招生,聶耳以聶紫藝的名字報考,和李果等五人被錄取。1931年秋,周小紅(周璿)經章錦文介紹進入“聯華歌舞班”。

明月歌舞劇社

“一?二八”之後,聯華影業公司提出停辦“聯華歌舞班”,經全體人員討論一致決議:重新組織起來,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團體維持下去。1932年3月29日正式與“聯華”脫離關係,改名“明月歌舞劇社”,成立“社務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黎錦暉還為此寫了一首《劇社勵誌歌》。

明月歌劇社

1933年初,“明月歌舞劇社”基本瓦解,隻留下白虹、黎明健、張靜、張簧、張弦等五人,為民營電台播音、作商品廣告、為舞廳伴舞。1934年上海《大晚報》舉辦“三大播音歌星競選”,白虹、黎明健、張靜仍代表“明月社”參賽,白虹奪得第一名,為“明月社”贏得了榮譽。

1934年末,黎錦暉見有些社員還沒有出路,又拿出自己的積蓄重新組建“明月歌劇社”。老社員除白虹等五人一直沒有離開外,又回來的有張其琴、張其瑟、嚴折西、羅靜華、薛陶、石磊、老鄺、袁大等人。1935年2月又招入一批新社員,有林琳、張薔薇、張帆、葉田田、方菲、遊泳、李白華、李白英、胡秋萍、胡秋潔等十餘人。同年秋,黎錦光、王人藝、譚光友等人從廬山南昌行營政訓處回來,要求再回明月社,還帶回來一個鮑誌超。1936年初嚴華也回到“明月”。

大中華歌舞團

1936年5月初,黎錦光從黎錦暉手中接過“明月歌劇社”,7月,他將“明月社”易名為“大中華歌舞團”,自任團長,請嚴華任副團長,經香港前往南洋群島巡回演出。隨團的演員有:白虹、張帆、張薔薇、林琳、葉田田、方菲、遊泳、李白華、李白英、譚光友、王人藝、張簧、張其琴、薛陶、許拂春、高茫生、鮑誌超,還有特約舞場樂師鄂達夫、韓恩澤等人。這次巡演至1937年5月結束,在巴達維亞就地解散。黎錦暉苦心經營的“明月”事業,15年間多次易名,以“中華歌舞團”開始,以“大中華歌舞團”結束,這個句號十分悲涼!

明月歌舞團1930年在平津和東北的巡回演出

1930年初—1931年2月,黎錦暉率領他重新組建的“明月歌舞團”赴平津和東北巡回演出近一年,演出的節目主要是他的歌舞表演曲和歌舞劇,同時他把1929年在新加坡創作的“百首家庭愛情歌曲”陸續推上舞台和觀眾見麵,使這些歌曲在所到之處廣泛傳播,此次巡演在中國流行歌曲發展的曆史上,和1928年的南洋巡演具有同樣的意義和價值。

北平棲鳳樓59號和中國流行歌曲

古老的中國,不知哪朝哪代,在北平的東城有一位美女被選入宮,美女入宮前居住的胡同被命名為棲鳳樓。棲鳳樓59號當時是京師第二蒙養園的地址,蒙養園的園長張裕生是黎錦暉的同鄉、同學,黎錦暉租下了蒙養園的部分房屋,把“明月歌舞團”的團址設在這裏,開始發廣告招生。

經過考試,第一批被錄取的王潤琴(王韻清),形象活潑可愛,聲音清脆甜美,13歲就寫了《寄給父親的詩》,經黎錦暉譜曲後成為她的保留曲目。

和王潤琴同時錄取的趙曉鏡(又名蘇菲亞)、胡笳、王寶今、張靜姝、王寶筠、安雅琴、於淑霞、周貴英、韓樹桂、於知樂、陳晴、萬美君等人,她們都是有一定歌舞天賦和素質的小姑娘,大家在學校裏都會黎錦暉的歌和舞,從上海跟黎錦暉來北平的王人美和黎莉莉作她們的小老師。經過排練,1930年3月30日下午16時就在真光劇場為安琪兒畫報社進行了募捐演出。這是“明月歌舞團”在北平的首場演出,演出的節目有歌舞劇《蝴蝶與少年》、《小小畫家》以及黎莉莉的《天鵝舞》和王人美獨唱的時代曲《賣花詞》,這是此次巡演最早亮相的時代曲。

黎錦暉還把《特別快車》配上動作,由趙曉鏡、黎莉莉、王人美、胡笳作為歌舞表演曲演出,在《北洋畫報》發表劇照時,旁邊還寫有“這就是特別快車”的字樣,特別快車是經常演出的重點節目。他的“百首家庭愛情歌曲”在巡演中亮相的,演出前都要在棲鳳樓59號的遊藝廳排練。演出《桃花江》時,因當時的“明月歌舞團”沒有男聲歌唱演員,他就安排黎莉莉唱男聲,王人美唱女聲,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1931年1月6日,美商勝利唱片公司為“明月歌舞團”灌錄了《舞伴之歌》、《桃花江》和《特別快車》的唱片,前兩首是黎莉莉、王人美對唱,《特別快車》是王人美獨唱,這是勝利唱片公司第一次為黎錦暉灌錄唱片。

黎錦暉的時代曲從棲鳳樓走向平津和東北許多大城市的舞台,棲鳳樓59號為中國時代曲登上曆史舞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1年初,王人美、張其琴、胡笳、王人藝、張簧、張弦、張靜姝等人先赴上海。又由黎錦光主持招收了第二批學員,錄取的有白麗珠(白虹)、許曼莉、於思歌、於思詠、楊枝露、嚴勵、董西娜、英鳳貞(英茵)等人。這批學員3月22日由黎錦光、嚴折西帶隊赴上海,嚴華隨隊同行。這些經曆過棲鳳樓時代的人,許多人後來在中國的流行音樂史和電影、戲劇史、美術史上成為名家,他們是從棲鳳樓飛出去的“金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