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之父常保有一個部下叫賴五,常保生前非常信任他,常保把自己家的官封地一直交給賴五代為打理。常保長年在外當官,賴五也趁機撈些油水,上繳的水銀常常都不足額。常保也對此很少不疑、也從不過問。常保死後,賴五越發不像話,那十五頃的官封地就如賴五自已的一般,交給和珅家的租銀更少了。
和珅在此窮困之際,隻得與仆人劉全同去一趟保定,本打算借些銀兩使喚。賴五見和珅到他家來,自然心知肚明。但表麵上仍然以禮相待,置辦酒席,對和珅、劉全假意熱情。和珅知道他是父親的舊部下,言語也頗為恭順:“想當年家父對您不薄,現在父親去世,我兄弟二人學費都沒有著落,家中十幾口人也都衣食堪憂,特來向您借些銀兩,尋求幫助,渡過難關。”和珅知道賴五此前就對稅銀有動手腳,知道他是個不爽快的人,沒敢多說,提出籌款一百兩銀子即可。這個數字其實並不多,賴五管理這些土地多年,隱瞞沒有上繳的也不止這個數。
不料賴五仗著和珅年幼,真的耍起“賴”來。他借口這幾年保定天氣異常,旱澇不定,土地收成很少。再加上前幾年乾隆帝南巡,保定百姓需要納稅捐銀,這十五頃地的收入真的是少得可憐,租金無法按時收齊,根本落不下多少錢。賴五大言不慚地說:“少主人若要十兩八兩的,我賴五全家上下勒緊褲腰帶也要湊齊。如今這一百兩實在沒有地方去籌啊。”
和珅心中早就知道賴五會來這一套,也就不再客氣,一一道出自己的想法:賴五代為管理土地多年,每年交給和珅家的銀兩穀物隻有六七成,父親死後更是又減了兩三成。和珅全家念在舊情,一直沒有追究。現在和珅兄弟急用銀兩,賴五隻要還上舊賬也就夠了,卻要這般推托。
不料,賴五聽了和珅的攤牌話,更加理直氣壯了,不由得站起來大聲說:“你的意思是我欺瞞你了?天不作美,旱澇不均,佃戶們都是刁民,奸猾得很,租金也是能不交就不交。我也隻是代為管理,我又能怎樣?你要是真急用錢,把地買了得了。反正我是湊不出一百兩銀子!”
在古代,賣地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意味著你是敗家子。自古當官、經商的有錢了就買地作為家產。許多富人看準時機投資買地,廣置良田,才成為的富豪鄉紳;家境中落的,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動賣地的念頭。總之,賣房子、賣地就等於敗家,何況和珅的地是祖上傳下來的官封地。賴五攛掇和珅賣地,分明就是趁火打劫,乘人之危,想霸占和珅的祖產。仆人劉全甚至要擄袖子要打賴五。賴五終於凶相畢露,索性把和珅主仆二人趕了出來。
和珅知道和賴五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借錢更是沒門兒。反正地是和珅家的,地契在我手裏,有理走遍天下,於是一紙訴狀遞到保定府。誰知那賴五早就和保定知府沆瀣一氣,那知府唇紅齒白說和珅無理取鬧,意欲勒索錢財。
隨行的劉全氣得七竅生煙,隻是喘著粗氣,卻一點兒辦法沒有。和珅反而冷靜下來,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多說無益,轉身就默默地走了出來。
怎麼辦?弟弟和琳還在家裏眼巴巴等著和珅籌款上學呢。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話,他卻借不到一個銅板,賣地?怎能對得起列祖列宗;不賣,自己眼看就要活不下去,更加對不起他們。
如果死守這塊田地,畢竟每年還有一些地租收入,雖然不多,但以後的基本生活可以保障。但是這樣的話,讀書就徹底無望了,自己再也不能得到一個學子出身,失去了向前奔的目標。把地賣了,至少可以有兩年的讀書費用,可這樣自己豈不被戳斷脊梁骨?繼母更要毒罵自己,周圍的人恐怕也會唾沫星子亂飛,不把自己淹死才怪,況且讀書要是沒有結果,自己豈不是更加難以生活?
小小的和珅真的感到很無助,蕭瑟的秋風中,他坐在滿是落葉的台階前,一臉的愁眉不展。天空,雲卷雲舒,風雲正變幻莫測,和珅突然醒悟。祖宗的遺產難道隻能夠作為避免凍餓而死的遮羞布嗎?自己如果不努力,早晚坐吃山空。人生在世,總要做一些響當當的大作為。與其留著地產浪費時間和精力,消磨自己的意誌,不如索性賣掉,取得資本,投入到讀書和打拚上!為自己博取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就在瞬息之間,和珅就拿定了主意。為了能夠繼續在鹹安宮官學安心讀書,考取功名,跳出依靠祖產渾渾噩噩度日的藩籬,和珅當機立斷,決定賣地。剛滿十三歲的和珅,放棄了半死不活的生存狀態,為自己選擇了一條通向光明而又布滿荊棘的艱難跋涉之路。
賣地的錢財,剛剛夠和珅兄弟兩年的生活費用,這足以保證和珅能夠順利完成鹹安宮官學的學業。鹹安宮官學盡是貴族子弟,大多不學無術、玩物喪誌。天性機敏的和珅兄弟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機會隻有一次,更加勤勉刻苦。如同默默吐絲的蠶蛹,為自己的破繭成蝶做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