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堯認為隻要得到皇帝寵信,就不會出事。況且自己已在兩廣經營了十幾年,兩廣的地方官員、廣東“十三行”的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任命的,關係通暢,可保無虞。乾隆曾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稱讚李侍堯,說他“由將軍至總督,曆任各省二十餘年,因其才具尚優,辦事幹練,在督撫中最為出色,遂用為大學士。具有天良,自應感激朕恩,奉公潔已,以圖報效。”能讓皇帝當著眾大臣的麵誇獎的人,自然受皇帝待見。這從他的官場履曆可見一斑。
當然,隻盼著有靠山而自己並無特點的人是無法長期立足的。李侍堯確實是位能人,其才幹盡人皆知。但時間久了自然難免沾染當時官場上的種種惡習、陋規。更兼滋生了驕嬌二氣,逐漸鼻孔朝天、頤指氣使,輕易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後來和珅逐漸成勢,眾大臣趨之若鶩,而李侍堯憑著資格老,地位高,不把和珅放在眼裏,經常在言語行動上對和珅不尊重,於是就得罪了和珅。因此,和珅也總想找機會整一整他。
李侍堯也確實存在貪贓、受賄、索賄、侵吞、勒派等一係列問題,加上乾隆帝早已知道李侍堯借籌辦貢品為名,借機營私肥己。因此,乾隆派當時正在隨鑾南巡的戶部右侍郎和珅與刑部侍郎喀寧阿為欽差大臣,迅速趕往貴州、雲南。與此同時,乾隆帝又諭令在京師的戶部尚書英廉,在正月二十七日,率人查抄了李侍堯的在京家產。
和珅、喀寧阿等人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昆明府。首先把李侍堯的管家張永受拘捕起來,連夜嚴加審訊,最終供出了李侍堯收受各級地方官員饋送的貪汙營私的有關事情。三月初七日,和珅與喀寧阿查審李侍堯,在事實麵前,李侍堯不得不俯首認罪。承認收取迤南道莊肇白銀2000兩,收取魯甸通判素爾方阿總共白銀8000兩,收取東川知府張瓏白銀4000兩,收取雲南按察使汪圻白銀5000兩,收取臨安知府德起總共白銀10000兩。並承認借查辦案件之際中飽私囊。
乾隆帝對於李侍堯的貪汙行為十分生氣,他在上諭中說:“侍堯身為大學士,曆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和珅、喀寧阿奉命將李侍堯革職拿問,解送京師,落實罪名後,和珅等人擬判其“斬監候,奪其爵授予其弟奉堯。”
和珅之所以判其“監斬候”,是因為他深知李侍堯所為,是與乾隆朝鼓勵地方官員進貢製度分不開,況且李侍堯論才幹最能幹,論進獻他進獻得最多,皇帝自然喜歡。所以不能懲治太重,為了警告其他地方官不能做的太過,也需要做做樣子。乾隆帝最後還是要網開一麵,給他留一條生路。所以和珅才這樣宣判的。但是其他人可就不這麼想了,和珅將判決結果呈上後便是大學士、九卿等和議,結果是將原擬“斬監候”,改判為“斬立決”。
最後,乾隆帝發布上諭,其意十分明顯,就是要放過李侍堯。雖然大多數督撫都同意判李侍堯斬決,但還是有少數人揣摩到乾隆帝的意圖。因此上奏為李侍堯求情。最終,乾隆帝下詔定為“斬監候”。同時決定把查抄的李侍堯的家產部分留在宮中,其餘送至崇文門稅關變賣,所得銀兩悉數交給內務府廣儲司庫收存。並將李侍堯的一處院子賞賜給和珅。
對於李侍堯一案的處理不但顯示了和珅的辦事才能,而且也顯示了和珅與乾隆帝心心相通,甚解上意。從此乾隆帝對他更加崇信,兩人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在仕途上和珅進一步飛黃騰達了。
軍機處官場曆險
和珅被皇帝看中,迅速進入軍機處,升官速度快得連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和珅升為戶部右侍郎。三月,對和珅喜愛有加的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命和珅為軍機處行走。
清代的“行走”是指凡以原官在不設專官的機構供職、人值或當差,稱某處“行走”。軍機處也是如此,軍機處沒有正式成員,隻有皇帝臨時任命的“行走”,即俗稱的軍機大臣。為了杜絕泄密,軍機處的底層聽差都由不識字的少年擔任,王公大臣沒有軍機處行走頭銜的不得擅入。其他人員不得靠近軍機處,皇帝與軍機大臣議事時無關人員不得在旁。宮內人路過軍機處時,都是快步走過,違可立斬不赦,無需請命。
年輕的和珅成為軍機大臣,標誌著他大權在握的第一步。不過,常在朝廷混,哪有不濕鞋。和珅的官場得意隻是表麵,官場永遠都是險惡的,即使是幸運和珅也要步步小心。和珅的第一次官場曆險就在軍機處。
和珅進入軍機處後,少年得誌,不免沾沾自喜,更兼皇帝寵信,逐漸暴露出自己的貪婪秉性。加上朝中的大臣都看好他的前途,對他都是恭敬有加,爭相巴結他,和珅難拒誘惑,開始私下裏受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