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霸軍機攬大權
和珅對權力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就像他對金錢的欲望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和珅恨不得自己就是皇帝,掌握一切大權。所以,他不但不能容忍同僚中有人地位超過自己,而且總是盡量把所有的軍政大權都攥在自己手中。到了乾隆後期,和珅幾乎掌控了軍機處所有重要的部門的權力,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獨霸局麵。
軍機處開設於雍正六年,當時清政府正在努力平定新疆準噶爾的叛亂;為了更加及時有效地調用軍需物資,成立了“軍需房”,這一機構就是軍機處的前身。叛亂平定後,覺得軍需房在作戰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就保留下來成了軍機處。這其實也是中國曆史的傳統,封建帝王為了更好地集中權力,與以宰相為首的官僚體係爭奪統治權,總會在靠近內宮的地方設立一個由自己負責的機構,處理國家大事。
但是隨著這一機構逐漸成形,又會漸漸成為官僚體係的一部分,成為朝中大臣爭權奪利的新的鬥爭場所。皇帝不得不重新設立新的機構……如此循環往複,沒有終止,這是高度專製無法跨越的曆史循環。
清製沒有宰相,把權力分到了六部,然而雍正設立的軍機處實際上行使了宰相的職責,掌管幾乎國家的全部重大事務,相當於直接為皇帝處理軍國大事,是皇帝的替身,由此可見軍機處在清朝的行政體係中的重要地位。
和珅從乾隆四十年到嘉慶四年的二十多年裏,擔任軍機大臣長達二十三年之久,以軍機大臣兼步軍統領達二十二年,以軍機木臣、步軍統領兼戶部尚書達十五年之久,就連嘉慶帝也說過:“和珅攬權專政……蓋由和珅以軍機大臣兼禦前大臣,事權過重,內外官員,畏其聲勢不敢違拗。”在這期間,軍機處實際上隻有和珅一手掌握大權。就算偶爾有一兩個敢違背他的意圖,和珅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打擊。可以說,和珅在軍機處順風順水、一片祥和,但卻難掩其黑幕下的罪惡。同時任軍機大臣的王傑,就是被和珅排擠的一例。
王傑,字偉人,陝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進士。後得乾隆賞識,一生中曆任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左都禦吏、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王傑任職軍機處大臣期間,正是和珅風頭正盛、皇帝最為寵信的時候。《清史稿》中也有這樣的記載:當時,和珅“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和珅一直想利用皇帝對自己的專寵而獨霸軍機處,從而實現自己的權力之夢。但總是無法撼動王傑,而王傑因為乾隆的喜歡,總是處處與他作對。這樣一來,和珅總是不能得逞,情急之下,他竟然想出了一個無恥的計策。
事情時這樣的,王傑雖然做過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位,但是身體卻保養的很好,皮膚相當嬌嫩。一天王傑正在軍機處內值班,和珅瞅準機會特意趕來。趁著王傑獨自一個人坐在炕邊,就“色迷迷”地湊過去握住王傑的手,一邊撫摸一邊說:“王大人真是善於養生啊!皮膚竟然保養的這般細膩,真是羨煞那些不曾出門的姑娘媳婦啊!”和珅邊說邊繼續撫摸。王傑見和珅講出這些不堪人耳的話,心中早就不悅,及至後來,和珅竟然欲行非禮,王傑拚命掙紮,終於逃出軍機處。
王傑本來就是一個的進士,臉皮薄,哪裏受過這等奇恥大辱?王傑回到家越想越氣,最後差點兒沒喘過氣來。他覺得已經無法在軍機處呆下去了,可是又無法向別人啟齒,最終隻好在嘉慶元年(1796年)以自己的腳傷未愈為借口,告老回鄉了。直到四年後嘉慶帝親政,和珅已被查抄問罪之後,王傑才重新入主軍機處。
軍機處少了一個心腹大患,和珅在軍機處就更加無法無天了。認為整個大清除了老眼昏花的乾隆對自己有些製約作用外,其餘都構不成威脅。到後來,和珅甚至要同嘉慶帝在乾隆麵前“爭風吃醋”,真是腦袋不好使了,這種行為是犯嘉慶大忌的,難怪最後被賜死了。
不僅如此,他還牢牢控製著全國官員的考核和任命大權。中國封建社會的行政體係中,一直就有一套完善的選拔考察官員的製度,由吏部下屬的“考功司”主持,分為“京察”和“大計”兩種。“京察”針對的是在京為官的官員,而“大計”則是針對地方官員設立的考查製度。考查選拔官員向來是行政權力中最重要的杈力,可以通過官員的任免培植自己的勢力,打擊異已。和珅就是憑著自己多年的這種苦心經營,才得以穩居寶座。這一權力在和珅任吏部尚書時由他牢牢把持。後來,嘉慶登基,就任命劉墉為吏部尚書,把和珅的權力硬生生奪走了。
而劉墉對嘉慶忠心耿耿,為官正直,不免對和珅有所威脅。和珅大權旁落,其中自己任上做的那些齷齪事難免被劉墉發現,於是和珅就想把選官權從吏部轉移到自已操縱的軍機處,主要是保證大權不能握在嘉慶和劉墉手中。於是,和珅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說:“自太上皇禪位,皇上親政以來,天下安定,未有什麼大的亂局,值此之際,更應該肅清吏治,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國家政策的體現,法令的申張嚴明,全係於官員身上,所以,對官員的考察選拔實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奴才認為,單是考功司已不足以擔此重任,這樣的大事應該交給軍機處,由眾位大臣共同辦理,吏部可以行輔助軍機處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