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往往是那個煮酒論英雄、豪氣衝天的曹操,或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陰險毒辣的曹操。然而卻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兒時的曹操。那麼曆史上的曹操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年少的他從事著怎樣鮮為人知的不法活動?而他迥異的童年生活又對他的一生造成了怎樣深遠的影響呢?
提起曹操,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往往是那個煮酒論英雄、豪氣衝天的曹操,或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陰險毒辣的曹操。然而卻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兒時的曹操。那麼曆史上的曹操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年少的他從事著怎樣鮮為人知的不法活動?而他迥異的童年生活又對他的一生造成了怎樣深遠的影響呢?
因緣際會,成了宦官之家的寵兒
曹操,對於中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什麼說曹操最熟悉呢?三國以來,一千八百多年,經過正史野史、小說戲曲、電影電視劇甚至於遊戲漫畫,曹操的形象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熟得不能再熟了。
那為什麼又說曹操是陌生人呢?這裏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曹操是誰?大家所熟悉的曹操,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曹操。但是還有另一個曹操,您也許不知道,這就是作為法學家的曹操,作為立法者的曹操,作為法官的曹操,作為劊子手的曹操,作為犯罪分子的曹操,作為一個傳統法文化符號的曹操。從這一點上來講,曹操的身份有不為人知的一麵。
第二個問題:曹操做了什麼?曹操一輩子打了很多仗,進行了很多政治鬥爭,害死了很多人,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這個是大家熟悉的。但是,從法律文化的角度來講,漢末三國的時候有一次重大的變革。思想上,當時儒家定於一尊,一統天下的局麵被瓦解,思想界重新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新思潮、新流派風起雲湧;從製度上來看,漢朝法律體係雜亂無章的這一根本性弊端得到了改變,中國從此以後有了係統的、簡明的、統一的基本法典。這樣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變革的開啟者,正是曹操。從這個角度來看,曹操的功勞有不為人知的一麵。
第三個問題:如何評價曹操?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年少無知,曾經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曹操到底是一個好人呢,還是一個壞人?”我想,讀過三國、和我曾經有過同樣疑問的人,可能不在少數。曹操這個人太複雜了,他遊走於正義和邪惡的臨界點上,挑戰著人們一般的道德倫理觀念。在曹操的身上,“好人”和“壞人”這樣簡單的道德標簽通通失效。所以,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再來給曹操發一張好人卡,“你是好人”,或者把曹操的大白臉抹黑,“我黑你”,這都沒有意義。曹操死了一千多年了,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曹操就在那裏,不增不減。我們要反思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千多年來,同樣是這樣一個曹操,卻一會兒被我們捧上了天,一會兒又被我們踩下了地?為什麼這一千多年來,中國人始終執著於對曹操進行道德上的評價和苛求?曹操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曹操的評價者——我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要想解開以上的這種種問題、種種疑團,我們的故事開始於公元155年,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在當時沛國的譙縣——也就是今天安徽亳州境內,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個小男孩,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東漢末年曆史舞台的男一號,各種聚光燈打在他身上,這個人名叫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曹操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呢?曹操的家族,可以概括為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官宦之家。
(《三國誌》西晉人陳壽撰寫的著作,上起漢末,下迄晉初,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的曆史,後被列入“二十四史”,是了解三國曆史最重要的史書,也是關於這一時期的唯一一部正史。)
根據《三國誌》的記載,曹操的遠祖是漢朝的開國元勳——相國曹參,不可謂不顯赫。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朝的中常侍、大長秋、五朝元老。曹操的父親曹嵩,官至太尉,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統帥。至於他們家做過什麼太守的、校尉的,數都數不過來。所以說,曹家是不折不扣的官宦之家。
那麼曹家的第二個特點是什麼呢?把官宦之家倒過來——宦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