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身後謎團之曹操墓位置揭秘(2 / 2)

做一口棺材要花費這麼多的人力物力,東漢末年那種驕奢淫逸的風氣,由此可見一斑。所以曹操就不允許厚葬,專門下了一道薄葬令,有錢的你把錢留在地麵上讓活人花,不要把那麼多錢帶到地底下去浪費掉。

那麼,為什麼也不允許立碑呢?

咱們前麵講過了,東漢末年他們那些儒家士大夫好名,喜歡互相吹捧,往往名過其實。而當時的立碑,往往就是寫墓誌銘,就是儒家士大夫用來歌功頌德、互相吹捧的一個重要手段。而曹操搞的名法之治,最反感名過其實,他要求名實相副,所以就嚴禁立碑,你們幹脆這些東西都別寫了,就把碑給禁了。漢碑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留到今天的也很多。但是三國兩晉,就沒有多少石碑留下來,就是因為曹操的禁碑令。

從曹操的遺囑裏麵,我們可以讀出兩個信息:第一,曹操墓的位置在當時來講是非常明確的,就在鄴城西邊的高土坡上,挨著西門豹的祠堂,沒有什麼疑問。曹操並沒有要刻意隱瞞的意思,更沒有假造什麼七十二疑塚。第二,曹操要求薄葬,不是突發奇想,也不是害怕別人盜墓,而是依法薄葬,嚴格遵守他生前所立下的法律,把他這種法治的精神貫徹到死。

但是曹操薄葬的做法,給後世的人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你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生前富有天下,為什麼死到臨頭造個墳墓卻這麼低調,這麼鬼鬼祟祟的呢?聯係到你活著的時候那麼狡猾,作惡多端,那麼隻有一個解釋,你不想讓別人知道你的墓在哪兒,你怕被別人盜墓!這是後來人毫無根據的猜測。再加上曹操墓本來就造得比較隱蔽,沒有墳頭沒有墓碑,時間一長,到了唐宋之間的時候,就真的找不著了。在唐初的時候,唐太宗還親自去吊祭過曹操墓,當時還知道具體位置,後來就不知道了。大家隻知道大概就在那一片吧,但是那一片又有很多墳墓,搞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個,所以人們添油加醋,加上民間的自由想象,到了宋朝的時候,就有了“七十二疑塚”的說法,說曹操造了七十二個假墳頭。

宋朝有個詩人,還寫了一首詩,我給它起個題目,叫作《曹操墓挖掘指南》,是這麼說的:

人言疑塚我不疑,

我有一法君未知。

盡發疑塚七十二,

必有一塚藏君屍。

什麼意思呢?大家都說曹操的疑塚太多了,我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呀,這個沒關係,我有一個辦法,隻要把曹操的七十二個疑塚全都給挖一遍,總有一個墳墓藏著他的屍體。這得跟曹操有多大仇才能想出這麼損的招來。但實際上他就算真的是把這個七十二疑塚全都給挖掘一遍,我敢保證他也找不到曹操的屍體。因為所謂的七十二疑塚,根據我們今天考古學家的考證,就是北朝貴族的大型墓葬群,跟曹操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曹操一生文韜武略,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少有的政治家、軍事奇才和詩人,他剿滅北方群雄後,積蓄的力量最終結束了中國曆史上極富戲劇性的三國爭雄時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可是,在曹操身後的漫長時光裏,他卻逐漸變為世人眼中殘忍冷酷的亂世梟雄,一個陰險狡詐、千夫所指的超級奸臣,在中國戲劇舞台上,曹操的大白臉形象,與其他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強烈的反差在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成為古今奇觀。那麼,為什麼同一個曹操,在後世人心中卻形象各異?在他眾多的形象中,哪一個才是他最為真實的麵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