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為我師
這是總經理劉誼提出的一個理念,一個興企方針。在國投新集提高經濟效益,決不以降低職工收入、犧牲職工利益為代價。在新集領導者的眼裏,職工是上帝;在這裏,一線職工的需求和心理變化,總是最受領導者們關注。
一顆紅心永向黨
每天清晨,嘹亮歌聲都會響徹新集的各個礦區,升國旗,奏國歌,已成新集人雷打不動的習慣。
從建礦的那年起,新集年年舉行愛國知識競賽,以激發青年人愛國、報國熱忱,不定期地播放愛國主義影片。組織職工學習《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同樣是新集人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黨員上班時間需佩戴黨徽。在國投新集上市第一天,領導班子全體成員佩戴黨徽出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成為當時新聞媒體報道的熱點。
1999年年初,公司紀委就與公司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簽訂廉政合約,以電化教育、廉政故事、案例剖析為主,以警示管理團隊和領導團隊,為受教育者算好秉公用權和以權謀私的對比賬政治前途賬、經濟收入賬、家庭親情賬、社會信譽賬。
在煤炭行業裏,國投新集並不算大,企業規模雖沒有進入中國國企500強,但納稅卻從幾年前就已進入500強,而且逐年在上升,2008年排在全國的第312位。劉誼說:誠信納稅和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一致的。是國有企業,就要對國家負責,納稅也是為國家作貢獻。新集二十年,沒有一次偷稅、漏稅記錄。
新集的紅有目共睹。
黑與紅相間,國投新集傳遞給我們的是烏金燃燒中的一股紅火之情。
黑色煤炭,是國投新集賴以生存的土壤;紅色形象,則是國投新集從優秀走向卓越,持續發展的通行證。紅與黑,對新集而言,均不可或缺。
上了《人民日報》
當一個企業的名字與民族、國家緊密相連的時候,它所代表的,就決不再僅僅是一個個體在企業的靈與肉、悲與歡的寓言中,所呈現的早已是那個民族乃至國家思考、困惑、發展、騰飛的生命曆程。
1995年,《人民日報》刊登了文章《新集煤田開發路子新》,全文如下:正在開發中的淮南新集礦區,真可謂新紀錄雲集,且看最先投產的新集礦:
工期,原設計從施工準備到年產90萬噸,花12年時間,實際到去年年產170萬噸,僅用5年半時間;
產量,當年投產,當年就達標,而且當年就突破設計水平,第二年就接近翻番;
用人,設計定員2923人,實際隻用了812人;
投資,噸煤投資190元,不到同類礦井投資的二分之一,從施工期算起,9年時間就可以還清全部貸款本息,將創煤炭企業較短還貸的先例。
國家開發銀行對新集評估後,稱讚新集礦是一個效益型煤炭企業的成功範例,走出了我國能源工業開發的新路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