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劉莊條件十分艱苦。荒原上豎起腳手架,職工宿舍還沒有蓋起來。施工單位完成了施工作業後撤走了,劉莊進入了投產階段。對梁袁等人來說,真正的創業才剛剛開始。沒有職工宿舍,創業者們就在施工單位留下的臨時搭建的泥板房裏暫住。
什麼是泥板房?今天的新集工地上再也見不到了。
泥板房是早年施工單位常常臨時搭建的工棚,先把泥巴夯實成一片一片的泥板,然後把泥板一塊一塊壘成牆,最後在上麵搭幾塊石棉瓦,就成了一間房子。這樣的房子,能住,卻冬冷夏熱,漏雨潮濕。
劉莊流傳著一個關於住宿的段子,主人公是當時的機電科科長張俊林,時間是2001年的冬天。張俊林在泥板房裏住宿,外麵下著大雪,雪把泥板弄得很潮濕。就在張俊林睡覺時,潮濕的泥板脫落了,露出了大洞。可他不知道,頭就伸出了房外,懸在了空中。一覺醒來,枕邊和頭發上都是雪。
天有寒暑,人有冷暖。
對新集人而言,這是最冷的記憶。當然,他們也有創業期最熱的記憶。那是礦井永久主扇尚未投用前,首采的工作麵上下巷以及切眼通風之間的距離很長。井下的氣溫高達32攝氏度以上,而且非常潮濕。這樣的環境裏,單純站著就會大汗淋漓。僅在這一個工作麵上,先後有150多人中暑,至於出濕疹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負責綜掘的隊伍卻創造了月進560米的成績,而當時同行的一般成績是300~350米。
2003年7月19日下午,平靜的劉莊突然遭遇了一場罕見的龍卷風。
梁袁在房間裏感覺有些異樣,立刻衝出來,看見龍卷風一溜煙過去,碗口粗的樹就給拔起來了。地麵上的泥板房更是不堪一擊,石棉瓦一掀就掉,整體被刮出幾十米。而放置高壓電的鐵皮房被扭成了麻花狀。交通全部癱瘓,道路堵塞,全礦停電停水。躺下休息的謝猛一躍而起,直奔工地,發現一名職工頭部受傷,幾乎不省人事。他與辦公室主任郝勁鬆立即將傷員抬上汽車,冒著大風刮起的樹枝和沙石,向醫院趕去。最終,搶救及時,傷員轉危為安。
龍卷風好不容易過去了,地麵已經一片狼藉,接著竟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梁袁接到報告:中煤72處受災,三百多人衣服和被褥全部淋濕。
徐州建井處有27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停電被困在礦井下。礦井停電無法供暖,井下溫度隻有零下15攝氏度。加上大雨,井下人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梁袁急了:上現場,搶險!
梁袁個子矮,身材瘦小,穿的雨衣和靴子特別顯大,行動不太方便,加上路險濕滑,又一心想著救災,不小心栽進了漫水的水溝裏。等同事們七手八腳把梁袁拉上來時,已經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但他顧不上換衣服,始終待在一線。最終,由於梁袁他們的及時營救加之礦井內的應急措施,27名工程人員平安脫險。此時已經到了深夜四點,物業公司連夜送來了方便麵、礦泉水,還有幹燥的衣被。梁袁又組織大家把這些救援物資發到每一位工人手中。他自己則穿著又濕又髒的衣服,一夜未睡。
次日淩晨,梁袁在和大家架設臨時電纜時,再一次摔進水溝。但他仍是等到把電纜架設完畢後才撤離。梁袁回憶起這次龍卷風事件時說:惡劣的天氣對我們而言,永遠都是考驗。有些事情早已淡忘了,但這件事情似乎永遠難以忘記。
600份合同
天時、地利、人和,任何創業都不可或缺的條件。對劉莊的創業者來說,這些條件有當然最好,但即使沒有這些條件也要創業。從2001年進駐劉莊到2006年劉莊試生產,這五年裏劉莊經曆了太多的事情。關於天時,龍卷風肆虐過後,終究是麵朝工廣?,春暖花開;
關於地利,睡過泥板房之後,終究有美麗礦區,鳥語花香。關於人和,梁袁有話要說。
?煤炭行業的工業廣場,一般指礦區建築物前的廣場。早在2001年,梁袁剛到劉莊,發現盡管劉莊工程已經上馬,但無論是職工還是當地老百姓,似乎都對劉莊的前景一片茫然。這也難怪,1998年新集曾打算要在劉莊建設新集四礦的時候,老百姓還敲鑼打鼓地迎接建設隊伍。誰知因為金融危機,新集四礦擱淺。老百姓可不懂什麼亞洲金融危機,隻知道這些人來了又走。一走就是四年,這次又來了,誰知道能待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