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袁驚訝於這位記者對煤礦行業如此專業,但是梁袁對劉莊太熟悉了。他回答說:山西的信號是模擬信號,而劉莊是真正的數字信號,而且數字化程度非常高。就此項技術而言,劉莊絕對是國內最先進的。
正是這個緣故,才有了4月19日CCTV《新聞聯播》的報道。
報道吸引了中國許多研究相關技術的專家以及同行業的工程人員來到劉莊。劉誼了解,他們既是來考察,更是來打探,因為很多人都不相信劉莊是真正的數字礦井,紛紛來看個究竟是炒作還是事實。
對待質疑的眼光,要用真實來回答;對待《新聞聯播》的報道,更要用真實來展現。
2006年10月15日深夜,距離地麵800米深的井下,技術工人正在調試劉誼、梁袁等人從德國帶回來的采煤機。從地麵到井下,隻需要坐4分鍾的電梯。如果不是這些機器的存在,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條地鐵。
2004年,劉誼考察德國。他發現,德國的礦井,隻需要在地麵上用鼠標點擊設備係統,工作麵就能夠運轉。此時,他便想劉莊礦區能不能也建成一個鼠標化礦井?2005年,劉莊終於建立了一個綜合的自動化監控平台,通過這種平台,能夠對地麵和井下的信息進行采集,能夠做到井下的很多係統沒有人值守,僅僅靠巡檢工人的監督就能正常運轉。這也就是今日到劉莊下井之後,隻見煤出不見人的驚歎場景。
這是現代科技的偉大,也是人的偉大。劉莊人把這機器的第一次挖煤稱作第一刀。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能夠讓一把手術刀在病體上左右騰挪,鏟除頑疾,又不傷及正常的肌體。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人,這采煤機器不正像一把手術刀嗎?在劉莊人的指揮下,這把手術刀,將會在最大限度上保護工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開采原煤。
為了這第一刀煤,楊潤全等人在井下待了整整18個小時,中餐、晚餐、夜餐,吃了三餐盒飯。淩晨兩點,隨著機器轟鳴,采煤機快速運轉起來。堅硬的煤層,刹那間就被機器切割成為均勻的小煤塊,並準確地落在傳送帶上。
這一刀,產生了1500噸的原煤。這一刀,讓劉莊礦區的自動化最終成為現實。
朱林告訴我:1995年我在新集煤礦當工程師,兗州礦業集團老總帶著所有礦長到新集參觀。我帶他下井,看完後他對我說我們兗州設備裝備水平不如你們,設計理念也不如你們,但是三年後你再到我那兒去看。三年後我去了,他專門接待,陪我下井,果然超過我們了。於是,我跟他說,可能再過三年我們超過不了你,可我想五到八年肯定會超過的,現在劉莊礦區已經超過它了。
劉莊的名譽礦長
盤點劉莊創業曆程,梁袁是最大的功臣。
1986年,安慶人梁袁從中國礦業大學采礦係畢業。梁袁很小母親去世,家裏困難。他父親又當爹又當媽,為了讓梁袁考上大學,一輩子都沒有再娶。大學畢業後的梁袁非常希望回到老家安慶工作,孝敬父親。學校也體諒梁袁,在畢業要分配的時候,好不容易有一個沿江的分配名額,學校便給了梁袁。
梁袁畢業,學校救濟他一件棉大衣,梁袁拿到大衣後直接寄給了父親。被感動的校方聽說後又給了梁袁一件。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就是孝。我們常常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一個孝順的人,往往是在為人處世方麵特別有能力的人。
畢業後的梁袁,被分配到淮南的潘二礦。十年後,加入新集。而他的加入與劉誼關係很大。當時的劉誼隻是一個基層的礦長,但他非常佩服梁袁的才能。因此這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很好。據說,梁袁的孩子要出生的時候,急著要用車將他妻子送去醫院,是劉誼幫他找的車。有一次梁袁去澳大利亞考察,是劉誼當司機送梁袁去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