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1 / 3)

金龍、金鳳這對傳奇的紅肚兜,不僅拉近和縮小了整個世界,也見證了中國七十年的革命和建設曆程。在張乾坤老人去世的第二年……參加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

金龍、金鳳這對傳奇的紅肚兜,不僅拉近和縮小了整個世界,也見證了中國七十年的革命和建設曆程。

在張乾坤老人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在公元二〇〇六年初冬時節,天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宇,應豫海縣的邀請,率親友代表團一行從北京抵達豫海縣,參加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

正在北京大學攻讀新聞傳媒碩士學位的張昊,有幸成為“紅色革命傳承”火炬接力活動的取火人。他隨父親來到豫海縣的當天下午,又趕到南原城做取火前的準備工作。

取火點設在南原墩墩山的古烽燧上。此處是西征紅軍進入豫海縣境內插第一麵紅旗的“聖地”。火炬接力由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的七十名接力手,從墩墩山的古烽燧上取到火,跑步傳遞到縣城慶典大會的主會場。

第二天一大早,取火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就緒,人們站在古烽燧的周圍,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特別是取火手張昊,他此時此刻顯得非常莊重神聖,站在古烽燧頂上架設的巨型凹麵鏡旁,雙手捧握火炬,時刻準備著采集旭日東升的火種。

在人們翹首企盼的目光中,輕盈、透明的晨霧在東方突然變得粉紅了,閃出一片黃色的火花來,幾分鍾迅速地飛馳而過,太陽從馬大山的山頂上露出了半個臉。通過巨型凹麵鏡的聚焦光點,東升的旭日點燃著了張昊手裏的火炬。他握舉著火炬,小心翼翼地從古烽燧上下來,在兩名護衛隊員的護送下,跑步下了墩墩山,拉開了火炬傳遞的序幕。

緬懷往昔崢嶸歲月,抒發今朝盛世豪情。七十年前的今天,紅軍長征三軍彙聚此地,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政府正式誕生。從一九三六年到新中國成立的十三年崢嶸歲月裏,這片紅色熱土上的兒女踴躍參軍,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紅色革命的壯麗詩篇。新中國成立以後,豫海人民勵精圖治,自強不息,使這片革命的熱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局麵。

“紅色革命傳承”火炬接力,途經一百公裏的傳遞,在“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的《走進新時代》歌曲聲中,“革命聖火”由火炬手跑步傳遞到了慶祝大會的主會場。當一位老紅軍代表用“聖火”點響七十響禮炮時,二千零六個彩色氣球飄向天空,象征七十年每一天的二萬五千多隻和平鴿從廣場四周放飛,在空中畫出了一個巨大的“飛”字,把慶典活動推向了高潮。

從過窮日子過來的人們,一邊滿懷激情仰望著和平鴿飛翔的壯觀,一邊還在心裏惦記著這得花多少錢?不錯,這兩萬多隻和平鴿要是拿錢買,國家得花一大筆錢。也可以這樣說,對一個剛剛走出溫飽線的貧困縣來講,也絕對“洋”不起這一把。不過,慶典活動中最豪酷的這一筆,是一個鄉村女教師寫的。國家沒有花一分錢。國家“免去課本費、雜費,補助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後,惠澤了這一方的念書娃娃。杜堡子女教師靳玉紅針對國家的“兩免一補”教育政策,給學生們布置了一篇《感恩》作文題。她在閱改學生們寫的作文時,有一個小朋友在他的作文中提說道,想把自己養的兩隻鴿子捐獻給縣七十大慶活動辦當和平鴿。靳玉紅老師覺得他的這個想法不錯,就以杜堡子小學全體師生的名義,給全縣各鄉村學校發出了向大慶活動捐獻和平鴿的倡議書。一時,倡議得到了各鄉村學校師生的積極響應。不到半年時間,全縣捐贈的和平鴿數量超過了兩萬多隻。由此,縣“大慶組委會”才安排了這個最有紀念意義的“放飛和平鴿”慶典節目。

慶祝大會結束後,緊接著是中央心連心藝術團“走進紅色豫海”大型文藝晚會開演。張天宇因為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個從山裏專程來看晚會節目的老鄉,他隻好退場回到賓館的客房裏看電視直播。張天宇一個人守在電視機前看得正入神時,有人敲響了他住的客房門。他連喊了幾聲“請進”,卻沒有人推門進來。於是,他起身過去把門打開一看,是一個中年婦女站在門口。她微笑著一直盯著張天宇瞅。天宇見她好像有些麵熟,但又一時想不起來。天宇把她讓著坐在沙發上,還沒辨認出她是誰。中年婦女一看天宇徹底把她給忘了,便帶著幾分戲謔的口吻說:“看來老同學眼裏隻認得錢了,連同桌同學都不認得了。”張天宇聽了她的提醒話,又愣愣地盯著她瞅了好大一會兒,然後一拍自己的後腦勺,驚叫道:“哎呀!啥風把你吹來了?不是聽說你在福建掛職嗎?”中年婦人從張天宇手裏接過飲料,又放到茶幾上,微笑著說:“剛下火車連家都沒顧上回,就攆過來看老同學來了。”張天宇有些不好意思,把話題一轉,開她的玩笑說:“趙大縣長真是風韻不減當年,不是老同學認不得你,而是嚇得沒敢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