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總後勤部長成了林家的“總管”(3)(1 / 2)

最後她(指葉群)又說:“林總命令要我六小時以內辦妥這件事,否則林總就要親自到你們機關找你去了。他的脾氣你是知道的,那時我不回去,他真出來了,可了不得。”

林總親自挺身而出,並派夫人去接一個人,以我所知全軍還是第一份,寫到這裏我又不能不感動,不能不使人流下溫暖的熱淚。

邱會作1月25日(原)注:1967年1月25日林副主席派葉群同誌來我們院子裏搶救我。

從8點到12點,林副主席打了幾次電話詢問情況,他的汽車加溫三次,準備親自到我這裏來。(轉引自圖們、肖思科:《特別審判》,中央文獻出版社)由此可見,憑著“從內心像炸彈一樣爆發出來”的感激之情,無論前麵是刀山,是火海,隻要“林副統帥”有令,邱會作都不會遲疑一步。反過來,林彪對邱會作也是信任有加,有需要邱會作出力的時候決不會猶豫。他們已經結成聯盟。

在此之後,每年一到1月24日,邱會作都要寫信給葉群,向她表示萬分的謝意,以表忠心。在第二年的這一天,邱會作給葉群的信是這樣寫的:

葉群同誌:

今天是我終生不能忘記的日子。

去年的今天,是我處在極為危險的時刻。在林副主席十分親切的關懷下,你勇敢地來我們機關,把我搶救出來,挽救了我的生命。在過去一周年的今天,回想當時的情況,我心中有向您說不盡的話,但不管有多少話……葉群同誌,您是林副主席的好學生。您曆來對我關心,關心我政治上的進步,關心我的工作,關心我的身體,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階級搏鬥的關鍵時刻,您更表達了對我的深厚的階級友愛,我永遠不能忘記!您是我的良師,我向您學習!向您致敬!我要同您一樣一輩子跟著林副主席鬧革命,海枯石爛不變心!

我們全家都以萬分激動的心情回憶去年的今天,這是我全家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我們全家向您學習!向您致敬!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謝!

邱會作1968年1月24日葉群翻著邱會作的效忠信,會意地笑了。她已經有十足的把握,去利用和指使邱會作,也慶幸當時救邱是救對了。

葉群又順手翻著邱會作老婆胡敏的信。信裏同樣充滿了垂淚之情:“使我們世世代代難忘的1967年1月24日晚,您奉林副主席之令冒著危險和困難,救活了邱會作一條命,我們全家老少感激得一宿沒有合眼,感激得熱淚濕透了被枕。

恨不得全家一起前往,向您和林副主席叩頭謝恩。……邱會作的病從葉主任那裏得到了不少政治治療,效果勝於化學藥品……”

雖然信裏充滿了誇張,但叩頭之意卻是真的。1970年9月,邱會作的兒子成婚,胡敏帶著兒子、兒媳到毛家灣林彪住地求見。一見林彪,胡敏就對兒媳說:

“快給林伯伯磕頭吧!”這位新媳婦馬上跪下。林彪滿麵笑容,對此默認,這和他在公開場合大唱“興無滅資”的高調大相徑庭,似乎對這種封建禮節都很欣賞。葉群忙在一旁說:“叫起來吧!現在不興這個了。”林彪對這個磕頭的大禮回贈了一句話:“祝你們白頭到老!”

“五一三事件”中的派別之爭。

邱會作事情沒有完。

因為那是個特殊的年份,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哪一個人特別是“當權派”想不介入也不行,因為處處有兩派,非彼即此,“中庸之道”是“文革”

中被批判得最厲害的一個詞。

依照政治派別的分野,部隊文藝團體也分裂為兩派。1967年5月初,其中的一派打著慶祝《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的旗號,串聯了駐京部隊幾個持相同觀點的文藝團體,要搞聯合演出,實際是完全排斥另一派的派性演出。這一派人認為隻有他們才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隻有他們才站在“毛澤東革命路線”上,並自稱“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另一派則揚言:他們膽敢搞聯合演出,我們就去衝,砸會場。結果,5月13日晚,當“三軍無產階級革命派”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演出時,遭到了另一派的衝擊,兩派發生嚴重武鬥,傷了數十人。這在軍隊的“文化大革命”中成了一件大事,被稱作“五一三”事件。“五一三”事件反映了政治派別間的矛盾。為聯合演出那一派在背後撐腰的,正是邱會作、吳法憲、李作鵬等人;另一派則堅決反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