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愉快地點了點頭。
周恩來借此機會重申了毛澤東也是他自己對此事的態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圖案就是‘八一’兩個字。定軍旗圖案的時候,正是解放戰爭快要取得勝利的時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種圖案都選不上。毛澤東同誌就說,何必另選呢?把‘八一’兩個字寫上就是一個圖案了。我說,紅軍獲得成功是井岡山開始的,八一起義是失敗的,恐怕用‘八一’兩個字不一定恰當。毛主席說,不對,八一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開了第一槍,秋收起義在八一起義之後。”
眾所周知,周恩來在任何時候都沒有為自己爭功,個人名利於他若浮雲。但是在當時的情勢下,能為八一南昌起義正名,真是難能可貴。他詳細介紹了當年的實情:“毛澤東同誌參加‘八七會議’後帶著一部分農民武裝和工人武裝,還有沒有趕上參加八一起義的警衛團,組成了一支工農兵武裝上了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站住了腳。時間在八一起義之後,八一起義雖然方向對,但政策錯了。城市為主,依靠外援,是兩個根本性的錯誤。這個錯誤是我犯的,南昌起義時我是前委書記。參加八一起義的有我們黨初期的許多人,朱德、林彪、陳毅、賀龍、劉伯承、聶榮臻、葉挺、郭沫若、惲代英,董必武最老,也參加了。另外還有李立三、張國燾。當時中共中央在武漢,我們把軍隊從武漢拉到南昌,高舉反對國民黨的旗幟,所以大多數中央委員都參加了。這是黨的一件大事,不能因為失敗就不紀念。”
因為林彪的陰謀活動,老帥們的日子大多不好過。尤其是參加過八一起義、當時職務又在林彪之上的賀龍、朱德、陳毅等,已經被整到了生死邊緣。周恩來借此機會說明真相:“南昌起義時有兩支軍隊,一支是賀龍的,一支是葉挺的。
葉挺在北伐戰爭時帶領一個獨立團把武漢打下來,那時林彪在這個團裏當排長。
1927年,我們在汕頭外圍打仗時留下朱德率領的一部分軍隊牽製國民黨軍隊,林彪在團裏當連長,陳毅同誌在團裏當支部書記。朱德的部隊沒有參加汕頭作戰,沒有受到損失。他帶領一部分保存下來的部隊,轉到廣東北部、湖南南部,最後在1928年春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同誌的部隊會合。這就是兩支部隊的會師。
朱德是軍人出身,當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所以從1928年後中國反動報界總說‘朱毛’,把這兩個名字一直連在一起。毛澤東同誌說,不管這個同誌後來犯過多少政治路線錯誤,他把一支部隊帶到井岡山,這是一個大功,保留了很多幹部。所以寫曆史總是把這件事寫上。”
說到這裏,周恩來頗為動情地對加西亞說:“朱德同誌年紀大,85歲了,身體不好,休息時間較多,沒有參加這次運動。我們的紅衛兵翻他的曆史,說他犯過錯誤,反對過毛澤東同誌,就在中南海裏貼大字報,說他是‘黑司令’。毛主席站出來說話了,你們年輕人不懂得曆史,這是不對的,朱德同誌還是‘紅司令’,雖然他犯過錯誤,但我們總還是在一起戰鬥到現在,所以黨的九大仍選他參加政治局。上井岡山是正確的,南昌起義失敗了,犯了錯誤。兩方麵對照起來就更顯得毛澤東領導的革命路線正確。這是你的意見。毛澤東很欣賞你的意見,合乎他的思想……”
周恩來很久沒有這樣痛快淋漓地談起南昌起義了。盡管他還無力保護所有的受難者,他還得謹慎小心,還得處處借助毛澤東的支持。但在林彪尚未爆炸前的這次講話,卻使得起義時大難不死的人們又一次獲得新生。
朱老總把最後一個軍禮敬給周恩來1971年夏天,康克清隨朱老總去北戴河。一天,陳毅興衝衝地跑來。經曆這場“文革”災難。老友們見了麵分外高興。陳老總當時雖仍被紅衛兵造反派們圍攻,但依然談笑風生。康克清問他:“紅衛兵貼了你那麼多大字報和打倒你的大標語,你真的一點兒也不考慮嗎?”
他笑笑說:“怕個啥子喲,大不了就是我這一百五六十斤!我已經死過好多次,是馬克思他老人家有眼,不接受我,現在我隨時準備到他老人家那裏去報到。可是叫我背叛真理,那是永遠做不到的!”
他對朱德、康克清說:“這次是周總理叫我來看看你們的。總理想親自來看望你們,但現在總理出國去了,叫我代表他向朱老總問好,希望你們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