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也開始幫腔,攤開一大堆文件,朝政治局委員們一揚,說:“這是從人民日報整理的群眾來信彙編,群眾要求保存主席遺體。”
江青又一次發威:“可是,我剛才得到報告,主席遺體已經毀壞了,腐爛了。
誰幹的?政治局一定要追查!”
華國鋒已經得到葉劍英、李先念等老同誌的支持,心裏有底,任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幾個人表演,最後才說:“我現在向大家宣布,經過越南專家組和中國專家的共同努力,主席的遺體已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可以永久保存了。”
政治局委員們一聽都鼓起掌來。剛才還在流淚難過的幾位工農出身的政治局委員,臉上露出笑容。
等會議廳靜下來,華國鋒當眾宣布:“我提議,在天安門廣場立即修建紀念堂,安放主席遺體,供全世界人民和我國人民瞻仰。”
他的話被掌聲淹沒。
保護毛澤東遺體的“地下”人物
1976年9月18日追悼會結束後,中央要將遺體轉移到一個代號叫“769”的地方,代號取意於76年9月,也就是主席逝世的日子。
經華國鋒指派人和越南方麵聯係後,中國方麵派出了北京醫院院長林鈞才等6人赴越南學習胡誌明遺體的保存方法。越南方麵給予了積極配合,讓參觀學習小組實地考察了胡誌明的遺體,並給他們介紹了保存的方法。
在北京,各方麵的專家成立了“遺體保護組”,以中央的名義請來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各地的科學家,還有越南派來的專家,一起開會研究方案。
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裏進行,通宵達旦而且進展艱難。遺體保護是以北京的專家為主,先由北京方麵提出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
北京的專家認為,首先應該考慮液態保存。這是當今世界上通行且可靠的做法,就是一般的醫學院校也大多采取這種辦法,保存屍體標本。方法是:把遺體浸泡在高濃度的防腐液中,再加上必不可少的周圍環境條件。專家說,這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最可靠,也最可行的方法,當然不能說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在液體裏浸泡時間長了肯定要變色或有其他變化。
1976年9月12日,部分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在人民大會堂悼念毛澤東。
上海方麵的專家首先反對:“毛澤東遺容是供廣大人民群眾瞻仰的,而這種方法會使人覺得像浸泡在水中的標本,群眾在心理上怎麼接受得了!”
北京方麵又提出第二種方案:氣態保存。氣態條件下保存的遺體給人的感覺自然,如同生前一樣。可氣態保存的難度很大。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防幹保水,不然遺體會變幹、變形、變色,其結果不難想象。
於是又有人搖頭,並提出反對意見。於是,一個個方案被提出,又一個個被否定,因為每一個方案都有優點,同時又帶有不可避免的缺點,要麼就是方案很好,根本做不了。會場幾度陷入沉寂。
這時,忽然有一位上海來的專家,提出了一個眾人皆驚的辦法,他說:“可以這樣嘛,固相保護。”
固相保護,打個通俗的比喻就像是琥珀。就是將遺體用固化物固定起來,這在做自然界小動物、植物標本是可以的,體積都非常小,像人這樣大的體積用固相的方式保存,似乎不可能。於是北京方麵的專家都反對這樣做,有的出言比較尖刻。吳階平急忙用眼色製止,自己發言說:“固相保護的方法從理論上講很好。
但是,剛才大家提的意見也是客觀存在,我想聽聽上海同誌的意見,你們對這些缺點有沒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會場又一次安靜下來。剛才提出固相保護的專家很誠懇地說:“說老實話,我們現在也沒想出什麼補救的辦法。”
吳階平笑了,說:“是啊,這項技術難度實在太大了。我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就是要把毛主席的遺體保護達到最理想的結果。但是,現在有一個客觀條件在這裏,就是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是否能達到我們想達到的目的。要是不以這個現實為依據,任何理想就隻能是空想。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固相保護是很好的設想,但目前我們的水平怕是還達不到,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長期研究的課題。
遺體保護也不是一朝一夕或幾年十幾年就結束的,在今後的日子裏大家還可以繼續研究、探索,什麼時候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了,什麼時候再啟用也不遲。”
大家都覺得吳階平這番話說得在理,連剛才因為固相保護而爭得麵紅耳赤的幾個專家也點頭稱是。
一直討論到中午快吃飯了,上海方麵的帶隊人說:“看來隻能按照北京專家的建議,暫采取液態和氣態相結合的原則,以後再從長計議。”
會議就這樣結束了。所謂液態和氣態相結合的辦法,是指皮膚需要暴露在外的部分,主要是頭部和兩隻手在氣態中,隱蔽的部分,即身體是在液態中。平時在氣態中,一年一度的大保護時在液態中。但無論是氣態還是液態,都隻屬於遺體保護的措施之一,即化學保護。此外還需要采取物理、光學等綜合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