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胡風、俞平伯及梁漱溟(3)(1 / 3)

毛澤東的說一下勾起了梁漱溟腦海中20年前的往事。當年梁漱溟每晚到楊懷中家中去,總有一個高個子青年來開大門。楊懷中告訴他,這位青年是他湖南第一師範的學生,有才有為,到北京來拜老師的。後來楊先生去世,家境不好,蔡元培發起出資辦喪,梁是出資的。他還記得這位湖南青年,是具體承辦喪事的人。喪事一完,他也就離開了北大。梁漱溟連連向毛澤東點頭:“是的,好記性,有這事,有這事。”這可以說是梁與毛的第一次正式見麵。

梁漱溟對抗戰前途十分憂慮,所以一見麵,他就從南京和武漢的沿途慘景,談起“中國的前途如何?中華民族會亡嗎?”毛澤東聽完梁漱溟的敘述,不急不躁地說:“梁先生,你所聽到看到的若幹情況,大都是事實。但我的看法,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中華民族是不會亡的,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隻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接著,毛澤東從國際國內、敵我友三方的力量對比,詳細說明這些論斷的依據。梁漱溟聽得漸漸入神,從毛澤東肯定的語氣,甚至那必勝信念的情緒,都深深地感染著梁漱溟。毛澤東的話音一落,梁漱溟即說:“毛先生,可以這樣說,幾年來對於抗戰必勝,以至如何抗日,怎麼發展,還沒有人對我作過這樣使我信服的談話,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文章。

您今天的談話,使我豁然開朗,精神振奮!”

“過獎了,過獎了,梁先生!”毛澤東與梁漱溟的談話一直進行到後半夜,毛澤東很客氣地說:“梁先生,你旅途勞累了,你我今天不必熬通宵了,明天晚上再談吧。”

梁漱溟起身:“我送你一本書,請你先翻翻,明天的談話就從我這本書開始,好不好?”

“隨便,隨便,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嘛。”毛澤東接過一本厚厚的書,即梁漱溟新出版的《鄉村建設理論》。

第二天談話一開始,毛澤東拿出昨天梁漱溟昨日送的那本書,說:“大作拜讀了,但看的不細,主要之點都看了。我還從中摘出一些結論性的話。概括地說,你的著作對中國社會曆史的分析有獨到的見解,不少認識是對的,但你的主張總的說是改良主義的路,不是革命的路。而我認為,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需要徹底地革命。”在這一點上,梁漱溟與毛澤東不能苟同,他認為中國社會貧富貴賤不鮮明,不強烈,不固定,隻要人人盡責,做好本行,社會就穩定發展。兩個都無法同意對方的觀點,從下午6點開始,又是一個通宵。雖然爭論很激烈,且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兩人態度友好,也很隨便。毛澤東穿著一件皮袍,有時踱步,有時坐下,有時則幹脆在床上躺一會兒,不拘禮節。梁漱溟也常被毛澤東幽默的話語逗笑。毛澤東送客出門時,東方已白。他對梁漱溟說:

“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們今天的爭論可不必先作結論,姑且存留聽下回分解吧。”

所以事隔多年之後,已是93歲高齡的梁漱溟回憶此次爭論時,還不無感慨:

“這虛懷若穀的氣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國以後,特別是在他的晚年,那該多好呢!”

1942年,周恩來曾托人捎給梁漱溟一封密信,勸梁到蘇北或任何靠近中共轄區的地方,建立鄉村建設或同盟的據點。周恩來想幫助梁漱溟開創一個新的局麵。這不僅是中共方麵的意思,也是同盟的朋友的希望。然而,梁漱溟卻在幾乎沒有考慮的情況下,拒絕了。

日本戰敗以後,重慶有許多人認為國共兩黨輪流執政的時機已經到來。但梁漱溟對此並不樂觀。但在重慶,他的話沒人聽。他決定二赴延安,向中共領袖陳述他的憂慮和見解。經周恩來安排,他乘美國軍用飛機,經北平飛抵延安,毛澤東親至機場接待。梁隨毛同車至棗林他的住處休息用飯。梁漱溟表示,在他傾吐積懷時,希望多有些人在座。毛澤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