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是霜娥偏愛冷——李紈篇(2 / 3)

鳳姐兒笑道:“虧你是個大嫂子呢!把姑娘們原交給你帶著念書學規矩針線的,他們不好,你要勸。這會子他們起詩社,能用幾個錢,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罷了,原是老封君。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這會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兩銀子來陪他們頑頑,能幾年的限?他們各人出了閣,難道還要你賠不成?這會子你怕花錢,調唆他們來鬧我,我樂得去吃一個河涸海幹,我還通不知道呢!”

李紈笑道:“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托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他還是這麼著;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麼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了去!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裏去了?氣的我隻要給平兒打報不平兒。忖奪了半日,好容易‘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裏不受用,因此沒來,究竟氣還未平。你今兒又招我來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隻該換一個過子才是。”說的眾人都笑了。鳳姐兒忙笑道:“竟不是為詩為畫來找我,這臉子竟是為平兒來報仇的。竟不承望平兒有你這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著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平姑娘,過來!我當著大奶奶姑娘們替你賠個不是,擔待我酒後無德罷。”說著,眾人又都笑起來了。

鳳姐心思縝密,出語尖酸,原不足奇;然而向來笨口拙腮、罕言寡語的李紈竟然這般伶牙俐齒起來,真是破天荒頭一回。原因無他,隻為鳳姐揭出了她的心病,於是老實人也發起火來,啞巴也會唱歌了,不但回敬了鳳姐一連串諸如“無賴泥腿”、“貧嘴惡舌”等咒罵之語,且還會指東打西,轉移目標,並不反駁鳳姐關於自己怕花錢、調唆姑娘們來鬧事的話,卻說起鳳姐生日那天潑醋打平兒的事來。鳳姐原也沒打算認真跟她計較,遂便息事寧人,當眾跟平兒賠了個不是,又滿口答應:“明兒一早就到任,下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兩銀子給你們慢慢作會社東道。”將一場潛在的口角之爭消於無形。

然而鳳姐不計較,局外人的我們卻不妨多管閑事,也來給李紈算筆賬——李紈帶姑娘們找鳳姐,是為了給詩社找個“出錢的銅商”,然而詩社究竟需要多大花費呢?

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探春起意建詩社,李紈熱情非凡,進門第一句話便是:“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接著又主動請纓,自薦為社長,且說:“我那裏地方大,竟在我那裏作社。我雖不能作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客,我作個東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來了。”然而探春說:“原係我起的意,我須得先作個東道主人,方不負我這興。”李紈立刻順水推舟:“既這樣說,明日你就先開一社如何?”

很明顯,這第一社,是探春的東道,李紈自認社長,還邀請眾人往稻香村起社,卻隻是口頭建議,並未出錢。

次日史湘雲來了,聽說眾人起社的事,急得了不得。李紈道:“他後來,先罰他和了詩:若好,便請入社;若不好,還要罰他一個東道再說。”這就又把史湘雲拉下水了,卻再不提自己做東道的事。

於是第二社詠菊花,便是史湘雲的東道,薛寶釵讚助的螃蟹宴,仍然不花李紈一分錢,倒跟著白吃了一頓螃蟹。

因此,從三十七回建社,到四十三回李紈來找鳳姐要錢的時候,其實自己還從沒出過一分錢;那麼當李紈要到錢之後呢?她把這筆錢用在經營詩社上了嗎?

且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大觀園增添了寶琴、岫煙、李綺、李紋、香菱等新生力量,於是大家雅興大作,準備好好地邀一滿社:

湘雲道:“快商議作詩!我聽聽是誰的東家?”李紈道:“我的主意。想來昨兒的正日已過了,再等正日又太遠,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湊個社,又替他們接風,又可以作詩。你們意思怎麼樣?”寶玉先道:“這話很是。隻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兒,晴了又無趣。”眾人看道,“這雪未必晴,縱晴了,這一夜下的也夠賞了。”李紈道:“我這裏雖好,又不如蘆雪廣好。我已經打發人籠地炕去了,咱們大家擁爐作詩。老太太想來未必高興,況且咱們小頑意兒,單給鳳丫頭個信兒就是了。你們每人一兩銀子就夠了,送到我這裏來。”指著香菱、寶琴、李紋、李綺、岫煙,“五個不算外,咱們裏頭二丫頭病了不算,四丫頭告了假也不算,你們四分子送了來,我包總五六兩銀子也盡夠了。”寶釵等一齊應諾。

鳳姐不是已經給了李紈五十兩銀子嗎?而這裏也寫得很明白,辦一社最多隻要五六兩銀子(估計李紈還要扣下點),可見五十兩銀子,辦十社也有餘了,怎麼這會子又讓大家湊起份子來?而李紈這個社長,到底什麼時候做過哪怕一次真正的東道呢?

接著“隻因李紈因時氣感冒;邢夫人又正害火眼,迎春岫煙皆過去朝夕侍藥;李嬸之弟又接了李嬸和李紋李綺家去住幾日;寶玉又見襲人常常思母含悲,晴雯猶未大愈:因此詩社之日,皆未有人作興,便空了幾社。”(第五十三回)

此後又是“因鳳姐病了,李紈探春料理家務不得閑暇,接著過年過節,出來許多雜事,竟將詩社擱起。”(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直到次年春天,因黛玉寫了一首《桃花行》,鼓起眾人之興,這才又打算振興詩社。

寶玉聽了,忙梳洗了出來,果見黛玉,寶釵,湘雲,寶琴,探春都在那裏,手裏拿著一篇詩看。見他來時,都笑說:“這會子還不起來,咱們的詩社散了一年,也沒有人作興。如今正是初春時節,萬物更新,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湘雲笑道:“一起詩社時是秋天,就不應發達。如今卻好萬物逢春,皆主生盛。況這首桃花詩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寶玉聽著,點頭說:“很好。”且忙著要詩看。眾人都又說:“咱們此時就訪稻香老農去,大家議定好起的。”說著,一齊起來,都往稻香村來……

已至稻香村中,將詩與李紈看了,自不必說稱賞不已。說起詩社,大家議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林黛玉就為社主。明日飯後,齊集瀟湘館。

雖然這一社因為恰值探春的生日,未能起成。然而這裏卻透露出一個信息:眾人拿詩去稻香村與李紈看,李紈卻並未再提自己做東,在稻香村辦社的話,隻是“稱賞不已”,結果又議定了以黛玉為社主——換言之,倘若這一社辦得成,黛玉便是東道,仍然不關李紈的事。

這一耽擱,轉眼又到暮春,史湘雲以柳絮為題,寫了一首小令,拿與寶釵和黛玉同看。

黛玉看畢,笑道:“好,也新鮮有趣。我卻不能。”湘雲笑道:“咱們這幾社總沒有填詞。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詞,改個樣兒,豈不新鮮些。”黛玉聽了,偶然興動,便說:“這話說的極是。我如今便請他們去。”說著,一麵吩咐預備了幾色果點之類,一麵就打發人分頭去請眾人。這裏他二人便擬了柳絮之題,又限出幾個調來,寫了綰在壁上。

——黛玉這個東道,到底還是補上了。做完詩後,眾人又放了一回風箏,便散了。

這是大觀園最後一次起社。仲秋夜賞月時,湘雲說過:“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