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在很多時候比明明白白的相愛更來得強烈。
再者,秦可卿是賈蓉之妻,與寶玉是叔叔與侄兒媳婦的關係,也不能稱之為“養小叔子”。所以,這種說法是第一個行不通的。
2、鳳姐、寶玉。這兩個人的關係的確是叔嫂了。但這時候寶玉尚小,雖然已曾初試**情,也還不至雨露均沾至此。況且即使二人之間有什麼,也還輪不到一個寧國府的老仆來過問榮國府主子的事。他們倆應該不在焦大的醉罵範圍之內。所以,也可以排除。
3、鳳姐、賈蓉。這兩個人似乎是有些曖昧的,但二人是嬸子和侄兒的關係,也不叫“養小叔子”,所以焦大罵的應該也不是鳳姐。
4、秦可卿、賈薔。這是惟一的一種可能性了。因為在整個寧國府裏,隻有秦可卿和賈薔這兩個主子之間稱得上是叔嫂關係。焦大所指,隻能是這兩個人。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曾講寧國府的情形與賈雨村聽:
“寧公居長,生了四個兒子。寧公死後,賈代化襲了官,也養了兩個兒子。長名賈敷,至**歲上便死了,隻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隻愛燒丹煉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他父親又不肯回原籍來,隻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這位珍爺倒生了一個兒子,今年才十六歲,名叫賈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這珍爺那裏肯讀書,隻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有人敢來管他。”
這是一個寧國府人脈圖。而在“寧公居長,生了四個兒子”之後,有甲戌側批:“賈薔、賈菌之祖,不言可知矣。”確定這賈薔是寧國公之後,賈府的正經主子。
第九回《起嫌疑頑童鬧學堂》中亦說:
“原來這一個名喚賈薔,亦係寧府中之正派玄孫,父母早亡,從小兒跟賈珍過活,如今長了十六歲,比賈蓉生的還風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親厚,常相共處。寧府人多口雜,那些不得誌的奴仆們,專能造言誹謗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麼小人詬誶謠諑之辭。賈珍想亦風聞得些口聲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與房舍,命賈薔搬出寧府,自去立門戶過活去了。”
這些小人們的“詬誶謠諑之辭”會是什麼呢?賈珍又聽了什麼“口聲”,又要避什麼“嫌疑”呢?應該就是秦可卿養小叔子,與賈薔不軌之事,而這件事又必定牽出賈珍來,故而他不得不避些嫌疑,分與房舍,令賈薔搬出去另過了。
那金榮與秦鍾鬥嘴鬧事,賈薔看了動氣,卻不便自己出麵,於是挑唆了茗煙進去,說“連他爺寶玉都幹連在內”。自己卻趁機躲出去了。
書中說“他既和賈蓉最好,今見有人欺負秦鍾,如何肯依?”其實真相卻是“他既和可卿有染”,豈能看著人欺負秦鍾;卻不好自己出麵,於是才要借刀殺人,挑唆茗煙來鬧事。
尤三姐死後,曾向尤二姐托夢說:“你雖悔過自新,然已將人父子兄弟致於麀聚之亂,天怎容你安生。”這裏的父子兄弟,指的是賈珍、賈璉、賈蓉,尤二同這三個人俱有不妥關係。可見這“父子兄弟麀聚”竟是寧國府的傳統,尤二姐並不是第一個。秦可卿才是開拓者。
寧國府之中,除了賈敬好仙、出了府不算,能算得上男主子的隻有三個,一是賈家族長賈珍,二是賈珍的獨子賈蓉,三是自小父母早亡、由賈珍撫養長大的賈薔。
而賈珍、賈蓉、賈薔這兩代三位主子,竟都與秦可卿有染,也就難怪紅樓夢曲子裏說:“擅風情,稟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了。
3、秦可卿會是太子女嗎?
“百家講壇”推出了劉心武的“秦學”新說,從此引發了又一場“紅學熱”,這是劉心武對於推動紅學研究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其方向卻大大背離了《紅樓夢》著作本身,把讀者引向了一個遙遠的曆史謎案中。
劉心武先生“秦學”的基本觀點是:秦可卿是清朝廢太子胤礽之女,賈家為了保護龍脈,將她冒充養生堂抱來的一個棄嬰拜在營繕郎秦業門下,然後又秘密接至府中養大,並讓她嫁給了賈家第四代長子賈蓉。後來這個秘密被賈元春發現,並向皇上告了密,於是秦可卿被迫自縊而死,賈元春卻論功行賞做了皇妃。但是過了兩年,太子餘黨起義造反,逼死了賈元春,而皇上也因為遷怒,秋後算總賬地收拾了賈家,於是寧榮二府就此敗落。
劉心武將這個觀點不斷闡發,用清朝初期的種種曆史大事來做論證,寫出了一部又一部揭秘紅樓。然而他所引用的所有資料中,包括正史,野史,《清史稿》,《清史編年》,稗抄,老檔,卻沒有半個字提及,太子胤礽曾經有過一個女兒。
劉心武先生對此做出的解釋是:他隻是猜測太子有這麼個女兒,既然是猜測,當然找不出實證。
換言之,這是他的憑空想象。“太子之女”這個論題首先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不存在的;然而,連論題都是虛無縹緲的,那麼圍繞著這個偽命題進行的諸多論證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就好比地基還沒有打,卻已經建築了十二層高樓,可是它們立在哪裏呢?
至於劉先生提出的“太子對聯”證據,即榮禧堂上那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的對聯,與太子所作“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相類同,似乎也不能成立,因為那副對子根本不是太子所作,而是出自中唐詩人劉禹錫的《送蘄州李郎中赴任》,原詩作:
楚關蘄水路非賒,東望雲山日夕佳。
薤葉照人呈夏簟,鬆花滿怨試新茶。
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
北地交親長引領,早將玄鬢到京華。
可見,迄今為止,劉先生尚不能找出任何一段可以文字證實的曆史依據來。不過即使能找得到,也還是脫離了紅樓談紅樓,最關鍵的,還是讓我們回到原著中來看看,“太子之女說”能不能成立吧。
書中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境,偷看了《金陵十二釵》的簿子,正冊以寶釵、黛玉為首,秦可卿殿後;副冊是香菱,與釵、黛兩個同樣出身名門卻委身做了薛門之妾的紅樓第一薄命女;又副冊是晴雯、襲人,比之香菱更弱,已經淪為鬟婢輩,出身低微。——不難看出,即使是太虛幻境,也依然有階級之分。是憑著各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在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來劃定界線的。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倘若秦可卿的身份如此高貴,而她對整個賈家的影響又是如此的至關生死,整個《紅樓夢》故事都在圍繞她展開。那麼如何解釋八十回大著中,她隻出現在寥寥兩三回中就早早死了?難道其餘的七十多回都是廢話,目的隻是為了掩飾這兩三回的正文?
況且,忝居十二釵之末的秦可卿已經成了太子之女,那麼並列十二釵之首的寶釵、黛玉的身份得有多尊貴呢?難道是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曹雪芹總不可能孤立地寫出一個太子之女及其對立麵的賈元春,而將其餘的十釵全都置身於這個主線絡之外吧?那麼寶、黛等人在這段曆史中扮演的又該是什麼角色呢?無辜而無謂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