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掛號”,不要也罷!
既然尤二、尤三都已入冊,尤氏作為她們的姐姐,又是寧國府的當家人,不是更有資格入選十二釵副冊,以“三尤”對戰“四春”嗎?
王熙鳳是榮國府當家,尤氏是寧國府當家,以地位說,是相當高貴的。所以會輸給自己的兒媳婦秦可卿而落選於正冊,我猜想是因為其為填房,非賈珍原配之故。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一回中,鳳姐說:“你死了的娘陰靈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還敢來勸我!”可見賈蓉之母已死,尤氏並非賈蓉生母。
賈蓉怎麼看也不像庶出之人,而賈珍也不會那麼晚娶,可見賈珍原配早死了,尤氏是他後續的填房。這也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尤氏的出身那樣卑微,對賈珍那般畏懼服從,而她娘家的姐妹又為什麼會在寧國府受盡賈珍、賈璉、賈蓉父子兄弟打夥兒欺負,皆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之故。
脂硯齋在第四十四回借鳳姐生日,兩次評價尤氏能幹,說“尤氏亦能幹事矣,惜不能勸夫治家,惜哉痛哉!”“尤氏亦可謂有才矣。論有德比阿鳳高十倍,惜乎不能諫夫治家,所謂‘人各有當’也。”不但將尤氏與鳳姐相提並論,甚至置於鳳姐之上,她雖因續弦不能入主正冊,然而進入副冊,卻是綽綽有餘。
她雖然不是大觀園住客,卻出入自如,曾往李紈的稻香村洗臉,惜春的暖香塢帶走入畫,還曾去做過客。事見七十一回:
“尤氏已早入園來,因遇見了襲人、寶琴、湘雲三人同著地藏庵的兩個姑子正說故事頑笑,尤氏因說餓了,先到,襲人裝了幾樣葷素點心出來與尤氏吃。”
而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一節,更使之與寶玉合唱了一曲“東邊日出西邊雨”,以“獨豔”對抗“群芳”,地位十分重要。同時,她既然是因為“死金丹”才得到機會嶄露頭角的,故而當屬“金派”無疑。
以上這十一個人,都是實寫的;還有最後一個名額,是在文中沒有正式出場,卻曾虛筆寫傳的,共有三個人具有這樣的備選資格,即傅秋芳、林四娘,與張金哥。
這傅秋芳的出名,雖是暗寫,倒頗為隆重,乃由怡紅公子的視角心思托出。
“寶玉……便知是通判傅試家的嬤嬤來了。那傅試原是賈政的門生,曆年來都賴賈家的名勢得意,賈政也著實看待,故與別個門生不同,他那裏常遣人來走動。寶玉素習最厭愚男蠢女的,今日卻如何又令兩個婆子過來?其中原來有個原故:隻因那寶玉聞得傅試有個妹子,名喚傅秋芳,也是個瓊閨秀玉,常聞人傳說才貌俱全,雖自未親睹,然遐思遙愛之心十分誠敬,不命他們進來,恐薄了傅秋芳,因此連忙命讓進來。那傅試原是暴發的,因傅秋芳有幾分姿色,聰明過人,那傅試安心仗著妹妹要與豪門貴族結姻,不肯輕意許人,所以耽誤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歲,尚未許人。爭奈那些豪門貴族又嫌他窮酸,根基淺薄,不肯求配。那傅試與賈家親密,也自有一段心事。”
這段傅秋芳小傳,絲毫不比夏金桂的介紹遜色,雖隻廖廖數語,早已將一個薄命紅顏的形象畫出。那傅試是個暴發戶,其妹自然屬小家碧玉了。又才貌俱全,連寶玉都生起“遐思遙愛之心”,可謂神交,完全符合入冊條件。更何況,她本來就姓“傅”(副),可不正該入副冊麼?
至於林四娘,雖是暗出,卻濃墨重彩,有完整的一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第七十八回)。
賈政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封曰恒王,出鎮青州。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每公餘輒開宴連日,令眾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眾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嫿’下加‘將軍’二字,反更覺嫵媚風流,真絕世奇文也。想這恒王也是千古第一風流人物了。”
賈政笑道:“這話自然是如此,但更有可奇可歎之事。”眾清客都愕然驚問道:“不知底下有何奇事?”賈政道:“誰知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複又烏合,搶掠山左一帶。恒王意為犬羊之惡,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不勝,恒王遂為眾賊所戮。於是青州城內文武官員,各各皆謂:‘王尚不勝,你我何為!’遂將有獻城之舉。林四娘得聞凶報,遂集聚眾女將,發令說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報其萬一。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於王。爾等有願隨者,即時同我前往;有不願者,亦早各散。’眾女將聽他這樣,都一齊說願意。於是林四娘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裏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然後大家見是不過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誌。後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驚駭道奇。其後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化為烏有,不必深論。隻就林四娘一節,眾位聽了,可羨不可羨呢?”
眾幕友都歎道:“實在可羨可奇,實是個妙題,原該大家挽一挽才是。”說著,早有人取了筆硯,按賈政口中之言稍加改易了幾個字,便成了一篇短序,遞與賈政看了。賈政道:“不過如此。他們那裏已有原序。昨日因又奉恩旨,著察核前代以來應加褒獎而遺落未經請奏各項人等,無論僧尼乞丐與女婦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彙送履曆至禮部備請恩獎。所以他這原序也送往禮部去了。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作一首《姽嫿詞》,以誌其忠義。”
林四娘不但有“傳”的,還有“序文”,有“挽歌”。尤其是有賈寶玉的一首古風排律為之作悼。
這一回中,寶玉既悼林四娘,又悼晴雯,而脂批又說寶玉“雖誄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可見三位一體,正、副、又副冊的三個薄命女在這裏由寶玉隆重一挽,林四娘的位置也就很重要了。
而這林四娘既然姓林,不消說,自然是林黛玉一派。
最後一個可疑人物是張金哥,這是緊接著秦可卿死掉的一個薄命女。事見第十五回《王熙鳳弄權鐵檻寺秦鯨鯽得趣饅頭庵》,這張金哥乃是長安縣內張大財主的女兒,原聘與原任守備公子為妻,往廟裏進香時被長安府府太爺的小舅子李衙內看上,威逼退親。淨虛老尼謀之於鳳姐。鳳姐一則貪圖銀子,二則賣弄才幹,竟自做主,棒打鴛鴦,給長安節度使雲光寫了一封信,將張金哥與守備公子活活拆散了。
“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將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那守備之子聞得金哥自縊,他也是個極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負妻義。”
庚辰本在此有一句側批:“所謂‘老鴉窩裏出鳳凰’,此女是在十二釵之外副者。”將張金哥這個人收入十二釵名錄中,卻給了個“外副”,這是在“正、副、再副及三四副”之餘又出了個新名詞兒,究竟也不知道這“外副”是什麼意思?
因此,我也將張金哥列入副冊備選之一,倘可入選,她才應該是最後一名。因為她的故事乃是因為秦可卿出殯引出的。
那可卿身為十二釵正冊之末,卻是正冊中第一個死的;張金哥若列為副冊之末,同時又是副冊中第一個死的,豈非很巧妙的安排麼?
不過,按照“從石兄掛號”的原則,張金哥則略顯牽強。此人出場,是在一回中,雖然寶玉也在這鐵檻寺寄宿,畢竟與金哥素昧平生,並未就其人其事略置一辭。
如此看來,還是尤三姐更有資格擔當這壓軸之位。
且並列於上,以備擢選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