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 3)

〕、信濃、上野、下野諸國。伯顏親掌中軍,有蒙古軍、漢軍、新附軍共五萬,攜回回炮,出伊勢鈴鹿關,沿東海道進軍,和從難波津趕來的水軍沿海策應,水陸並進,攻略尾張、三河、遠江、駿河、甲斐等國,並與右軍約定,三個月後會師於地處相模國的幕府老巢鐮倉。

要說也怪,日本天皇長期占著茅坑不作為,可他發的敕令還照樣挺管用,再加上元軍給的政策好,宣傳又到位,所以三路元軍推進得相當順利,雖然路上也遇到不少一根筋、二愣子,但基本上不用元軍怎麼出手,日本人自己都能把這些家夥給修理掉。個中緣由暫時不明白也沒關係,如果你有耐心把後麵的故事看完的話,相信你一定會懂的。

當元軍的馬蹄踏上關東平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已經不會再有什麼東西還能阻止他們取得勝利了。蒙古騎兵們在平原上縱橫馳騁,就如同回到了他們當年起家的蒙古草原一般。雖說幕府在這一帶的根底很紮實,動員了不少人起來,可小人小馬的日軍哪裏是此時已經如魚得水的蒙古鐵騎的對手?

很快,元軍如期兵臨鐮倉。

殘存的萬餘日軍還想困獸猶鬥,作最後的掙紮,可當元軍把回回炮搬出來的時候,日本人可就傻眼了。一塊塊巨大的石塊從天而降,落到房頂上房子塌,落到人頭上腦袋開花,落到空地上也要砸出一個深坑來……元軍還朝日本人拋射一種可以爆炸的火藥武器,隨著一聲聲巨響,日本軍隊人仰馬翻。在爆炸形成的濃密煙霧中,元軍對鐮倉的日軍防守據點發起了衝擊……

按照日本人的說法,當元軍攻入鐮倉的那一刻,包括掌權北條時宗等幕府高層在內的殘餘日軍全都把自己關進寺廟裏搞了個集體切腹。鐮倉上空的硝煙宣告了一個舊時代的逝去和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天皇治世的日本國已成為曆史,現在它的正式名稱是大元帝國日本行省。

三個月後,後宇多天皇,哦,應該叫日本行省平章政事世仁同誌來到了大元帝國的中樞——大都。這是日本天皇的後代第一次以一個朝貢者的身份踏上中原皇朝的土地。忽必烈大汗在興聖宮接見了他,而站在他右邊的是特意前來賀正的高麗國王王愖。世仁同誌其實對站在王愖的左手邊十分不滿,可也沒有辦法,誰教人家在大元國際控股集團公司的工齡比他長呢?更何況人家還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忽必烈同誌的乘龍快婿呢!

五個月後,前天皇世仁獲得了忽必烈的正式封賞,他的頭銜變成了開府儀同三司、日本國王、日本行省平章政事。忽必烈還從自己數不清的女兒中挑選了一位賜婚給世仁,認了這位女婿。而作為回報日本必須同高麗一樣,在國王繼承的問題上接受中央朝廷冊封,也就是說,老國王死了,他兒子要繼承王位必須得先請示,經過元朝皇帝批準,否則就是非法。

一年之後,為了便於和中央加強聯係,日本行省將治所從京都西遷到原大宰府,並改名為西京,在鐮倉設立鐮倉宣慰司,鎮守東部地區。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公元1368年。這一年,帝國南方冒出來的明軍攻入了大都,元廷被迫遠徙漠北而自顧不暇,自然也就失去了對海外行省的約束能力。當時的日本國王彌仁趁勢宣布恢複天皇稱號,即後光嚴天皇,改年號為應安,並還都京都,盡逐諸道達魯花赤。同年十一月,日本行省鎮東都元帥足利義滿自稱征夷大將軍,並改鎮東都元帥府為征夷大將軍府,建立了曆史上的足利幕府,即室町幕府。

日本曆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然,我不得不特別聲明,上麵所說的大多數隻是在讀史之餘個人天馬行空的一些臆想,接下來我所要講的才是真正的曆史。更新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