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後,忽必烈打敗阿裏不哥,並將這一年作為至元元年(1264)。不滿忽必烈搞“修正主義”的海外四大汗國紛紛宣布“獨立”,不但與忽必烈斷絕了關係,甚至還刀兵相向。至此,由成吉思汗所開創的這個疆域廣大、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蒙古帝國一分為五。忽必烈得到的僅僅是包括中國北方、蒙古本土和西藏在內的這五分之一。
至元三年(1266),囚禁中的阿裏不哥死去,緩過勁來的忽必烈又開始籌劃繼續七年前半途而廢的滅宋大計。這一次,忽必烈汲取了蒙哥汗的教訓,並接受麾下漢人智囊的意見,不再與南宋糾纏於山高林密的四川,而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荊襄、江浙作為攻略的重點。
此時,他的手下集中了那個時代最為優秀的文臣武將,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種族和民族——蒙古人伯顏、阿術,回回人阿裏海牙,漢人姚樞、劉整……擁有廣袤領地的他也能夠動用多個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蒙古人的善戰,漢人的計謀,回回人的經營和穆斯林與基督徒的工程技術……
也在這一年,兩個威利斯商人尼科洛·波羅(niccolopolo)和馬特奧·波羅(matteopolo)被帶到了忽必烈的麵前,他們將向羅馬教皇帶去忽必烈的書信。沒錯,他們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那個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
還是在這一年,忽必烈第一次向日本這個他僅聞其名的神秘國度發出了國書。
此時的日本正處在第九十代天皇龜山天皇時期,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時候的天皇早已“不當大哥好多年”,從公元1185年開始,軍國大權都在以征夷大將軍為首的源氏武士集團手裏。雖然朝廷裏麵的貴族們經常想要奪回權力,恢複昔日天皇親政時代的榮光,但絲毫沒有顯露出可能成功的跡象。不過,這時候所謂的幕府將軍的日子恐怕也不比天皇好過。由於第三代將軍源實朝死得實在太莫名其妙,也沒有留下個一男半女,勢力強大的外戚北條家便從京都迎立了與源氏有血緣關係的公卿貴族藤原賴經繼承了將軍之位,自己則以幕府執權的名義躲在背後掌握了幕府的實權。當時的日本政治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天皇之權在將軍家,而將軍家之權在北條家。
對於在幕後操縱木偶的人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台上表演的木偶產生了自己的思想。當身為傀儡的將軍要想從北條氏手中收回將軍大權的時候,矛盾就不可避免了。第三代執權北條泰時死的時候留下遺言,要求蠢蠢欲動的藤原賴經把將軍之位傳給他的兒子藤原賴嗣,自己淨身出家為僧,當然,已經披上袈裟住進寺院的藤原賴經依然蠢蠢欲動。
寬元四年(1246)五月,第四代執權北條經時被人毒殺,接班的是其弟北條時賴。這時和執權北條家本來是遠房親戚的名越光時便趁北條時賴立足未穩,聯合幕府中的反北條勢力後藤基綱、千葉秀胤等人,妄圖複辟前將軍藤原賴經,自己好替代北條時賴就任執權。北條時賴得到消息後,斷然采取措施,迅速肅清了這些反對派,開啟了整整一個得宗專製的時代。
這似乎是一個魔咒,每當傀儡長大之時,便會醞釀新的奪權陰謀,藤原賴經之後的第五代將軍藤原賴嗣和第六代將軍宗尊親王最終都是因為陰謀奪權而被北條家廢黜並趕回京都。
就在這一年的六月,北條家從京都迎來了新的傀儡將軍——惟康親王。表麵上看,幕府的政治局麵重新恢複了平靜,但實際上暗流依然湧動——企圖王政複古的天皇,懷念昔日榮光的公卿,渴望實至名歸的將軍,不滿北條專權的豪門,貧窮破產的武士,嗷嗷待哺的饑民……日本社會儼然就是一個火藥桶,一點火星,就可以將其引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