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3)

十月,正在磨刀霍霍準備卷土重來的蒙古人竟然意外地收到了高麗國王王瞮的陳情表,在表章之中,王瞮訴說了自己的無奈,把先降複叛的責任一股腦兒推到了崔家人頭上,並請求蒙古予以寬恕。

次年四月,窩闊台汗的回信送到了江華島上。信中列出了高麗君臣的五大罪狀,並說如果王瞮是真心悔過的話,就應當親自到蒙古大汗麵前當麵道歉。

蒙古人會原諒我嗎?我們殺了他們那麼多人,他們又列出了我們這麼多條罪狀。不會的,蒙古之地是絕不能去的!

公元1241年,在被蒙古幾悶棍敲得再也無力招架之後,高麗又一次臣服於蒙古腳下,不過這種臣服在蒙古人眼中顯然缺乏誠意——奉表稱臣,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要國王親自前去麵見大汗,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王瞮打死都不幹。

我們且來看看他都找了些什麼理由賴著不去。

公元1242年,他的理由是他媽不巧死了,人家可是大孝子,怎麼能夠在這種舉國哀悼的時候搞出國旅遊呢?

公元1243年,他倒是派了幾個大臣前來,說這些人是打前站的,還說這是先把行李送來,人嘛,隨後就到。可實際的情況是,都過了年了,仍然沒見他的人影!於是,一年又讓他給忽悠過去了。

公元1244年,俗話說事不過三,前麵都忽悠了人家窩闊台大汗兩次了,這第三次再這麼做可能就行不通了,再怎麼也得來點實際的吧?於是,他派了他的侄兒王綧當了蒙古的人質,自己還是沒去。

就這麼拖著,一直拖到窩闊台汗歸西。王瞮贏了,他自始至終都沒去。

窩闊台汗一死,高麗幹脆連這樣的理由都不找了,直接就閉門謝客,想與蒙古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為這事,先後即位的貴由汗和蒙哥汗四次派兵討伐,基本上把朝鮮半島北部給打成了一片焦土,這才終於打垮了此前一直處於半推半就狀態的高麗王室與文官集團繼續抵抗下去的決心。

公元1258年,文官們利用對崔氏專權不滿的金俊、林衍等武臣發動政變,消滅了崔氏家族。為表明這一次是真心臣服,王瞮終於派了他的兒子王倎出使蒙古,而他本人還是沒去……

由於當時的蒙古正忙著攻打南宋,所以大佬們都正在南方的長江一線帶兵作戰。王倎在中原晃蕩了兩年之久,還沒見到蒙哥的麵呢,就聽到了蒙哥汗死於四川的消息。在他繼續晃蕩的途中,正好遇到了罷兵北歸的忽必烈,恰在此時,王瞮的死訊也從高麗傳到了王倎耳中。

忽必烈大汗在自己的大帳篷裏親切會見了王倎。會談在並不怎麼熱情洋溢的氣氛中進行,賓主一起回顧了多年來雙方之間的恩恩怨怨,並就共同關心的稱臣納貢、送質助軍、設驛輸糧、編製戶口、離島登陸等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忽必烈大汗重申高麗王國是大蒙古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強調自己和自己的繼任者將堅持這一立場不會改變。王倎表示,自己回去以後一定吸取教訓,糾正他老爹所犯下的曆史性錯誤,洗心革麵,當好小弟,一歲四朝,絕不怠慢。最後,忽必烈大汗承諾,他將派遣自己的精銳騎兵護送王倎回國繼承王位。

中統元年(1260)是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年份——這一年,忽必烈成為大蒙古國新的大汗,引領著這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大踏步地向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王朝轉變;高麗王子王倎也成為高麗王國新的國王,結束了與蒙古長達三十年的戰爭狀態。而對於大蒙古國與高麗王國的關係來說,兩位新的君主完全可以在一個盡可能少地背負曆史包袱的前提之下重新構建雙邊關係。當然,兩千年屬國仍然還是屬國。更新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