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 / 2)

作為前鋒的高麗軍在金方慶和兩名副將金周鼎、樸球的指揮下投入戰鬥,力戰之下,斬殺日軍首級三百餘級。日軍的攻勢卻並未受挫,他們像生化危機中的喪屍軍團一般踩著同伴的屍體前仆後繼,拚命砍殺,高麗軍士的精神終於接近崩潰。

一直在高處觀戰的洪茶丘見到高麗軍的陣勢出現鬆動,一溜煙從山上跑下來,衝進高麗軍的陣中準備搞個戰場執法,抓幾個畏戰逃跑的反麵典型,如此一來就又可以擺高麗人一道了。不巧的是,他跑來的時候正巧碰上日軍衝破高麗軍陣地。麵對集體後撤的高麗軍士和凶神惡煞追殺而來的日本人,他毫不遲疑地改變了前來督戰的初衷,以極快的速度加入到了落荒而逃的行列。根據曆史記載,要不是一個叫王萬戶的漢軍軍官出手相救,他這次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八日,日軍加派了部分肥前武士前來助戰。文永之役中在鳥飼、鹽浜和百道原等地轉戰的肥前禦家人福田兼重、福田又四郎兼光父子也投入了戰鬥。

從六月六日元軍登上誌賀島到六月八日,雙方圍繞海中道展開了多次爭奪。通過現在保存在旅順博物館的《皇元故敦武校尉管軍上百戶張君墓碑銘》(學界一般稱之為《張成墓碑銘》)上麵的一小段文字可以窺見當時戰鬥的激烈:“八日,賊遵陸複來。君率纏弓弩,先登岸迎敵,奪占其□要,賊弗能前。日落,賊軍複集,又返敗之。”

三天過去了,日軍沒有爬上誌賀島,而元軍也始終沒有挨著九州本島的邊。

九日,為了打破這種僵局,徹底把元軍趕出誌賀島,日本方麵派出了由安達盛宗率領的肥後軍團和關東武士團前來增援。

安達盛宗是幕府權力核心人物之一安達泰盛的二兒子,因為他老爹在九州肥後國擁有大量領地,且有個肥後守護的名頭,所以在建治二年(1276),盛宗作為肥後國守護代下向九州,也算是以身作則,響應了幕府對全體禦家人發出的號召。他自己到了九州,也把他麾下原來的關東武士們帶到了九州。

在近現代史上,日本關東軍素來號稱精銳。而在古代,關東武士也是優秀武士的代稱。日本有著這樣的說法——“關八州兵力敵六十餘州,武相兵力又敵關八州”。古代日本的行政區域劃分為六十餘國,所謂“關八州”指的是位於關東地區的武藏、相模、常陸、上總、下總、安房、上野、下野這八國。鐮倉幕府興起於關東地區,關東禦家人又是當時幕府武力的核心力量,其多為武藏、相模兩地的武士,所以,關東武士,特別是武藏、相模兩國的武士才獲得了如此高的評價。

麵對元軍據守的易守難攻的誌賀島,關東武士們互相激勵道:“西國之兵已經身經數戰,現在是時候讓他們看看我們關東武士的手段了!”

《八幡愚童訓》記載了關東武士奮戰的情形:“秋田城之次郎的屬兵新左近十郎、今井彥次郎、財部九郎三人衝殺向前,舍命奮戰,力竭戰死。”秋田城之次郎指的就是安達盛宗,他的朝廷官職正是秋田城介。

在此戰中,我們也看到了老熟人竹崎季長的身影。因為他的領地在肥後海東鄉,所以這一次他投入了安達盛宗的麾下,與前麵所說的那幾名關東武士並肩作戰。戰鬥中,他手下的兵士藤源太治光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然射殺了元軍的兩匹戰馬。

盡管如此,號稱“力敵六十餘州”的關東武士也沒能打破僵局,日軍仍然隻能眼睜睜望著誌賀島上趕不走的元軍氣憤地吐口水,而誌賀島上的元軍也隻能啃著幹糧眼巴巴地瞪著大海對麵的新鮮蔬菜流口水。

在這場爭奪戰中,交戰雙方都認為自己一方占有優勢。《張成墓碑銘》說,六月九日,日本派出大批軍隊前來攻打,張成率領所部兵士,衝入敵陣之中奮勇作戰,日本兵抵擋不住,傷亡慘重,隻得敗去。《八幡愚童訓》卻說,從六月六日到十三日,白天黑夜戰鬥不停,斬殺蒙古軍千餘人。僅憑這些主觀色彩濃厚且過於簡單的記載,要判定哪一方在戰鬥中占有優勢還真不好說,卻能實實在在地感覺到當時雙方圍繞誌賀島的爭奪有多麼激烈。更新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