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1 / 3)

範文虎一口氣逃到了高麗金州的合浦,踏上結實的陸地,一顆懸在嗓子眼的心才總算給揣回了肚子裏。不是所有小說網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151+看書網你就知道了。其後數日之間,其他逃歸的部隊也三三兩兩抵達朝鮮半島沿海。

借道高麗,範文虎等人回到了大都。

想當初打算溜號之際,張禧勸範文虎因敵於糧繼續作戰的時候,範文虎說的那句“還朝問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還縈繞在耳邊,當時覺得此公雖然雄起得不是地方但好歹也算雄起了一回,頗有幾分“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氣魄。可一回到朝廷,見著忽必烈的麵,範文虎就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把自己身上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到了日本,俺們正準備攻打太宰府呢,哪知道突然來了一場台風,把咱家的船全都弄壞了。即便這樣,俺都還想接著打,可那該死的萬戶厲德彪、招討使王國佐、水手總管陸文政等人根本就不聽我的號令,隻顧自個兒逃走了。實在沒有辦法,俺隻得把剩下的兵士帶回合浦,把他們遣散,放他們還鄉。”

他提到的厲德彪、王國佐、陸文政這幾個人曆史上記載不詳,有的資料說他們幾個全都淹死在了海裏,有的資料說是他們畏罪逃到了元朝控製區域以外的南洋,最神奇的說法是他們逃到高麗之後,遣散部隊,隱姓埋名,任憑元朝政府想盡辦法也未能將他們捉拿歸案。總之一句話,哥兒幾個統統人間蒸發了。範文虎要抓替罪羊,這種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人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並且,為了隱瞞人員損失情況,範文虎還說他一回到高麗就把部隊給就地遣散了,讓大家夥兒都高高興興地回老家去,一方麵可以體現咱皇帝陛下的人性化管理,皇恩浩蕩,一方麵也可以替朝廷節約不少軍糧——北方的糧食多吃緊啊,咱做臣子的要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急,主動為皇帝陛下分憂嘛。

其他逃回來的將領縱然知道真實的情況,可還有哪個不是三隻腳?既然大家都是臨陣脫逃才撿回一條命的,那就大哥莫說二哥了,一起都瞞著吧。東征歸來的眾將們不約而同地統一了口徑,把戰事不利完全歸結於純屬不可抗力的台風,不管你相信還是不相信。好歹也算是英明神武一代雄主的忽必烈還真讓範文虎他們給忽悠過去了,這些將領不但沒有受到絲毫處罰,反而三番五次地獲得了羊馬、衣物、幣帛之類的獎賞,美其名曰沒有功勞好歹也有苦勞,下次再去攻打日本,還得靠你們這些人多多出力呢!

直到第二年,一個小人物的出現才讓事情的真相大白於天下,這個小人物的名字叫於閶。

作為一個“南人”,身為炮灰的於閶終於從日本人的刀口之下勉強保住了一條小命,又由於自小長在江南,善使舟楫,日本人便留他給自己當水手。在獲得了日本人信任之後的某一天,於閶隻身駕著小船鑽進了大海深處就再也沒回去。半月之後,他踏上了故國的土地,並被地方官員送到了忽必烈的禦前。從他口中,忽必烈才終於知道了日本之戰的真相。沒過多久,與於閶命運類似的莫青和吳萬五也相繼逃歸故國,所說的情況與於閶大同小異。

於是,忽必烈陛下震驚了,滿朝文武也嘩然了。

證據確鑿,事實清楚——臨陣脫逃!喪師辱國!欺君罔上!

這三條罪名,哪一條不是死罪?三罪並罰的話,範文虎,這一次你怕是有三個腦袋也不夠砍!

且慢,這隻是按照常理的推斷而已。要知道,我們的範大人雖然是一位禍害了宋朝又來禍害元朝的祥瑞之人,可人家就個人來說卻實實在在算得上是一員少有的“福將”,這樣的人物當然是吉人自有天相。雖然史書記載“範文虎等皆獲罪,惟張禧獨免”,但到底範文虎等人獲罪之後受到了怎樣的處罰,也許是我手裏的資料還不夠全麵吧,反正我是翻爛了史書,也沒看到一個字的記錄。與征討日本擅自溜號的各位將領相比,南征占城國的將領們就沒那麼好命了,從占城擅自逃歸的二十三名將領全都被遠流蠻荒之地,終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