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四年(1288)五月,色目人出身的江淮行省左丞回回人沙不丁上書忽必烈,指出江南各行省的省級幹部裏麵南人太多,各省隻留一兩人比較好。忽必烈的答複是:“除了陳岩、呂師夔、管如德、範文虎這四個人你堅決不能動之外,其他的人你說咋辦就咋辦。”在忽必烈的心目中,範文虎的排名是很靠前的。
縱覽《宋史》和《元史》,很多在曆史上可謂默默無聞的人都有列傳,但獨獨找不到如此著名的範大人的傳記。這種現象怎麼解釋呢?
《宋史》成書於元朝崩潰前夕的至正五年(1345),由丞相脫脫和阿魯突先後主持編撰。其時距範文虎死去也不過四十餘年,他的軼聞故事應該不難收集。但為什麼《宋史》中沒有為範文虎作傳呢?我認為,著者可能並沒有將範文虎當做宋人看待。雖然範文虎的前半輩子在宋朝當官,特別是投降元朝之前的五年更是他在宋朝政壇上的活躍時期,但他投降元朝後,在元朝一共當了二十六年的高官,最後才在相當於副宰相的尚書右丞、平章政事任上死去。因此,脫脫和阿魯突在《宋史》中不為範文虎立傳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元史》是明朝初年宋濂等人主編的。在古代,新興王朝給前朝修史可是一件大事,因為前代史書修成之後,就可以說是對其曆史蓋棺定論了,宣告了前一個朝代的正式結束,這和給死人寫墓誌銘是一樣的道理。但是在《元史》裏麵也沒有範文虎的傳記,這又是為什麼呢?
雖然《元史》一問世就被學者們詬病,認為這部書的寫作態度極不端正,倉促寫就,錯漏百出,一罵就罵了幾百年。但我認為《元史》沒有為範文虎立傳並不是不小心把範大人忘了,而是有意為之。
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的那幫兄弟們都是扛著漢民族解放的大旗起家的,與蒙古統治者可以說是不共戴天。哪怕是明朝建立以後經曆了好幾代人,也沒少和蒙古人在北方邊境上死磕。範文虎這種投降元朝的南宋將領,在他們眼中自然是臭不可聞的“漢奸賣國賊”。更何況範文虎運氣還那麼好,投降以後不僅官運亨通,而且最終竟然能夠得以善終,這簡直是老天無眼啊!惡人竟然沒有惡報?這顯然是不應該宣傳的——老天無眼我們有眼,範文虎的傳記還是別寫了吧。或許,曆史對於曆史人物最大的懲罰,並不是遺臭萬年,而是故意無視。
大德五年(1301),範文虎在大元帝國尚書右丞的高位上壽終正寢,此時距他投降元朝已經二十六年,距他丟下大軍獨自從日本逃回也已二十年了。
縱觀範文虎的一生,客觀地說,在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他其實也算不上啥大奸大惡之人,人家隻是膽子小了點,臉皮厚了點,腿腳快了點,做人窩囊了點。
最後再囉唆一句,1956年,範文虎和其妻陳氏的合葬墓在安徽省安慶市棋盤山被當地村民發現。在當地人民政府和文物保護單位主持下進行了發掘,他倆的隨葬物品都被搬到了安徽省博物館供人參觀,有玉帶、玉印、木笏、小銅佛像和金冠、金飾、絲綢衣袍等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