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1 / 3)

四百餘州を挙る(舉四百餘州)

十萬餘騎の敵(十萬餘騎之敵)

弘安四年夏の頃(弘安四年的夏天)

鎌倉男子あり(鐮倉男兒在此)

正義武斷の名(正義武斷之名)

一喝して世に示す(怒喝一聲宣示於世)

多々良浜辺の戎夷(多多良濱海邊的戎夷)

そは何蒙古勢(正是蒙古軍)

傲慢無禮もの(傲慢無禮之人)

倶に天を戴かず(俱不受上天佑護)

鍛えし我が腕(鍛造我的鐵腕)

死して護國の鬼と(死做護國之鬼)

誓いし箱崎の(箱崎的誓言)

逆巻く大浪に(海麵掀巨浪)

十餘萬の蒙古勢は(十餘萬的蒙古軍)

底の藻屑と消えて(化作海底藻屑消失)

殘るは唯三人(剩下僅三人)

玄界灘月清し(明月照玄界灘)

這是一首日本的舊軍歌《元寇》,作成於明治時代的1892年,歌詞分為四個段落,分別是《鐮倉男兒》《多多良浜》《築紫之海》《玄界灘》。特麼對於151+看書網我隻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當然,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所謂“元寇”是日本人對入侵過他們地盤的元軍的蔑稱,和我們老把他們稱為“倭寇”是一個道理。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從日本引進了一部“內參片”《啊,海軍》,當然,那時候我還沒出生呢,而且咱普通老百姓在那個年代也還不夠資格看這樣的內參片。當寬帶網絡普及以後,我終於在網上看到了這部久聞其名而始終未能一窺其真麵目的電影。

一開幕,首先出現在屏幕上的就是一隊正在山間跑步行進的海軍學員,他們口中唱的正是這首《元寇》。此後,在整部電影中多次響起這首曲子的旋律,隨著電影情節的曲折發展,節奏和音調也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歡快,時而哀愁。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來看,這首歌曲確實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作品,曲調和歌詞都不錯,很有激勵作用。但作為中國人是很清楚的,在那個時代,正是在這樣一些精神麻醉品的鼓舞之下,自以為正義得無可挑剔的日本軍人打著解放大東亞的旗號對海外大肆侵略擴張,並最終被以美國為代表的同盟國聯軍在太平洋上好好修理了一頓。而這一次,兩次解救日本於水火的所謂神風卻並沒有出現。甚至連日軍飛行員用血肉之軀刮起的一股股“神風”也並沒有阻止哪怕是延緩日本戰敗的命運。

當然,在這一節我想說的還不是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這首歌的一句歌詞——殘るは唯三人(剩下僅三人)。

在第二次東征日本的弘安之役中,十四萬元軍最終活命返回的真的隻剩下三人?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聽我囉唆到現在的朋友想必自己都能列出一長串的生還者名單了吧。所以那句歌詞的明顯錯誤無須我再多言。但是,那句歌詞的出處是哪裏?在那場浩劫之中,又有多少人最終活著回到故國呢?我相信,這才是大家感興趣的。

其實說句公道話,當年永井建子給《元寇》作詞的時候,還真沒自己胡編,人家的創作態度還是很端正的,至少還查了書。你瞧,中國人自己編的權威史書《元史·日本傳》裏麵,不是清清楚楚地寫著“得還者三人耳”嗎?

誠然,《元史》裏麵確實有這句話,而且一個字也不差,可永井建子先生的近視程度估計比較嚴重,這段話前邊的幾句話他硬是沒看見。我來告訴大家吧,“得還者三人耳”前邊的一句話是“十萬之眾”,再前邊一句話是“久之,莫青與吳萬五者亦逃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