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月,安芸國守護武田信時也接到了幕府的命令,要他統領中國地區的禦家人武士參與“異國討伐”。
幕府對九州地區和中國地區各國的禦家人武士發布了動員令,並要求他們務必於第二年三月份之前完成渡海作戰的一切準備。屆時,全軍到博多港附近進行集結,候風出擊。同時,也積極鼓勵九州各國的非禦家人武士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對於公家領地和寺廟神社領地上的武士也敞開了大門。渡海作戰的船隻主要從九州沿海征調,水手也主要從九州沿海招募,如果軍隊數量過多,船隻和水手不夠,再考慮從中國地區的山陰道、山陽道和四國方麵的南海道增調補充。
不過,由於在博多灣沿岸大規模地修築防禦工事的工作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又要承擔討伐高麗的軍役,顯然吃回肉都得逢年過節的日本武士難以承受,所以幕府和鎮西府當局不得不出個選擇題讓大家來做——要麼參加針對高麗的渡海遠征,要麼負擔起在博多灣附近建造“長城”的經費和勞役。至於當時的答題情況嘛,正如我們大家所看到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毫不猶豫地跑去修“長城”,於是,所謂第一次“高麗征伐”也就不了了之。
元軍第二次東征日本,即所謂“弘安之役”之後,在一部分覺得還沒打過癮的武士中,遠征高麗的呼聲再一次高漲。為此,九州日軍的兩名指揮官少弍經資和大友賴泰也持支持態度,甚至對九州北部各國的禦家人發布了動員令,同時,還向遙遠的山城國、大和國等地武士發出了邀請信,希望他們能夠一同出兵。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日本武士有多麼忠君愛國,也不要以為他們對高麗人有多麼不共戴天,其實叫囂著遠征高麗的原因萬變不離其宗,無外乎還是為了軍功和恩賞。要知道,在北九州各地與元軍死磕那麼長時間,打來打去最後發現還是在自己地盤上打,死了那麼多人,最後打贏了,敵軍溜走了,可自己一寸土地的好處都沒撈到,真是傷不起啊!
當然,第二次“高麗征討”也沒搞出什麼動靜來,因為很快幕府內部就出問題了。
雖然動刀動槍叫囂著要討伐高麗的事情沒鬧騰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可從現有能掌握的曆史資料來看,日本方麵對元朝和高麗的情報刺探卻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元朝的一舉一動都十分關注。
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福建宣慰司抓獲了一名日本奸細,忽必烈親自批示,要地方政府好生看押。經過審問,才知道日本九州當局雇傭了很多人冒充海商和水手,專門到元朝沿海地區刺探軍情。為此,元朝政府有一段時間甚至封鎖了海岸,禁止日本船隻靠近。
同月,還有忽必烈賞賜給新附軍賈祐衣服糧食的記載。這個賈祐自稱是日本焦元帥的女婿,日本方麵聽說中國江南又在造船,特別派他們前來刺探元軍動靜,因見元軍兵馬強壯,所以仰慕歸降雲雲。這個所謂的“焦元帥”是什麼人我實在沒有辦法考證,賈祐等人的情況是否真如他本人所說的那樣我也不清楚,我甚至懷疑這個賈祐其實就是一名普通海寇,他這套說法或許全是為了在元朝政府麵前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故意編的一套瞎話。但這也從側麵反映出當時日本奸細在中國沿海一帶活動之頻繁。
談到這裏不得不感歎一下東征元軍對情報工作的忽視。除了出使日本的使臣如趙良弼等人關注過日本的情況之外,並未發現元朝一方派出情報人員前往日本刺探軍情的記錄,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都大張旗鼓地修好一條“長城”了,而元朝的東征大軍還渾然不知,沒有絲毫相應的準備了。曾經見到過有人在網上的論壇裏慨歎,為什麼東征元軍事先不研究日本九州的氣象情況和地理狀況?為什麼不繪製盡可能精確的九州戰區地圖?為什麼不派出細作考察九州南部的薩摩、大隅等地是否還有適合大軍上岸的理想登陸場所?事實上元軍連那些粗線條的情報工作都舍不得做,更別提上述這些了。
還有一點是讓人沒想到的,鐮倉幕府的高麗討伐令正是後來倭寇活動大規模興起的濫觴。以對馬島和九州北部沿海地區為據點的日本海賊對朝鮮半島沿岸的侵擾和掠奪是老早以前就有的,但那畢竟還是有個回數的。要不是天公不作美,逼得大家實在吃不上飯了,誰也不會冒著被人攆屁股打的危險漂洋過海出國去打劫。可鐮倉幕府一下了這道“高麗討伐”的命令,無異於給這些亡命徒發了一個可以合法地到高麗去殺人越貨的營業執照,不但能到高麗的地盤上去好好搶掠一番,回來以後,幕府這邊還有一份獎賞。既有犯罪的快感,又有當英雄的刺激,於是,豐年種田打魚、荒年打家劫舍的兼職海賊們變成了專幹殺人放火勾當的專業海盜,甚至許多過去對這類雞鳴狗盜行徑嗤之以鼻的自詡門第高貴的武士也紛紛在所謂“大義名分”的激勵之下投身於這“有前途的事業,有‘錢途’的生意”,堂而皇之地當起了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