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高麗漫長的海岸線就變成了日本人的遊樂場,有這些精力無比充沛的人在,高麗人基本上別想睡上安穩覺了。
其後不久,日本一分為二進入了南北朝對峙時期,南朝與北朝在九州島上成天打來打去,自娛自樂,不亦樂乎,但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不怎麼愛種莊稼。肚皮打餓了沒吃的怎麼辦?不管是南朝方的征西府,還是北朝方的九州探提,他們所想到的都是跑到朝鮮半島去打劫。
看看高麗人所作的記錄,或許更能切身地感受到那種不勝其煩的無奈:
春二月,倭寇固城、竹林、巨濟等處。
夏四月,倭賊百餘艘寇順天府,掠南原、求禮、靈光、長興府漕船。
五月,倭賊六十六艘,寇順天府。
六月,倭賊二十艘,寇合浦,焚其營;又寇固城、檜原、長興府。
秋八月,倭船一百三十艘,來寇紫燕、三木二島,焚其民舍殆盡;又焚南陽府雙阜縣。
十一月,倭寇南海縣。
這段文字摘自後來李氏朝鮮抗倭名臣李廷馣所著的《倭變錄》,記錄的是忠定王二年(1350)倭寇的活動情況。這是一個普通的年份,在這個普通的年份裏,日本人基本上月月組團前來光顧朝鮮,搶得可謂非常歡樂。
再後來,天皇徹底失去了權威,幕府將軍也淪為了傀儡,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那是一個吃飽了飯沒事幹要打仗,沒飯吃了肚子餓了也要打仗的時代,為了搶奪土地,日本各地的武士領主們展開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兼並戰爭。於是乎,無數被當做小魚、蝦米吃掉的武士失去了主君,失去了土地,下了崗,淪為了浪人。浪人武士也是人,也要吃飯,可他們除了會砍人之外,別的啥也不會幹,也不屑於幹,就這樣,大量湧現的浪人武士與已經在朝鮮沿海搶了一百多年的海賊一拍即合,組著團出海打劫了,這一搶就從朝鮮沿海搶到了中國沿海,搶出了國際影響,搶出了曆經元、明兩代經久不息的三百年倭寇之患。
其實,到現在為止,這個故事已經講完了,但同時,又覺得好像有些意猶未盡,似乎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許許多多的事需要交代——在我們的故事裏曾經登台表演的這些演員以及隻露過一小臉的路人甲乙丙丁們最後的命運與結局又是如何的呢?大元、高麗、日本這三位主要參與者之後又將在曆史的大潮中經受怎樣的衝刷洗禮呢?
忽必烈,全名孛兒隻斤·忽必烈,男,蒙古族,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拖雷第四子,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號薛禪可汗,元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他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疆域麵積最廣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元朝,同時,也因為推行漢法加速了蒙古帝國的分裂。他的爺爺開創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國,他的父親和兄長鞏固和擴大了這個帝國的疆域,但他們都沒有找到經濟文化上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治理地域廣大、經濟繁榮、文化先進的地區和人民的辦法。忽必烈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不同種族和民族的精英們會聚在自己的帳下,實行了一係列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建立了大元王朝的百年基業,促進了中國南北民族的大融合,甚至為四百年後同為少數民族朝代的清王朝提供了豐富的統治經驗。然而,臣服日本,是他晚年最大的心願。而未能臣服日本,則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糾結與遺憾。至元三十一年(1294)二月十八日,忽必烈在大都病逝,享年七十九歲,追諡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