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影響下,這一信條已經成為他所在公司秉持的理念之一,“追求高效”已經成為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美孚石油公司躍升為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有著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攜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擁有一支高效運轉的員工隊伍。
李·雷蒙德的一位下屬曾經這樣解釋這一理念:
速度往往是能不能戰勝對手的極為關鍵的一點,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隻能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才能處於不敗之地。然而,無論我們是否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我們的工作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去完成。通過暫時逃避現實,從暫時的遺忘中獲得片刻的輕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知道,因為效率低下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工作業績下滑的員工,就是公司裁員的必然對象。無論是誰,都可能會成為由於沒有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給公司帶來損失而負責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能在一個龐大的公司裏,創造出“每一個員工都高效利用時間,快速完成工作”的奇跡。“現在就做”,決不拖延。於是,速度創造效率。
速度是效率的重要標誌,沒有速度就談不上高效率。現實生活中,效率的高低決定發展的快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團體或一個企業,在其追求快速的發展進程中,效率被作為一種文化加以重視。
在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而且完全應該去追求一種更快、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學習更是不例外。作為父母,你要考慮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父母肯定有感觸,當你對要做的事情滿懷期待,真正地喜歡、發自內心地渴望去做時,往往效率極高。卡耐基曾說:“人類多數的疲勞是由厭惡和反感造成的。”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首先要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消除厭學情緒,激發學習熱情。父母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的特點,說明學習的社會意義及其對孩子前程的影響,使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並自覺地去學習。隻有孩子的心態改變了,不再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數學中統籌學的原理,許多事件進程同步規劃的差異會導致結果的完全不同。以煎煎餅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來舉例進行分析:有3個餅要煎,可是隻有2個鍋,煎一個餅的第一麵要1分鍾,第二麵也是1分鍾,煎好1個餅要2分鍾,怎樣才能把3個餅在最短的時間內煎好呢?
甲和乙兩人同時開始煎。甲按照順序,每個煎餅分別進行,總共用時6分鍾;而乙卻隻用3分鍾便可以完成:第1分鍾:第一個鍋煎第1個餅的第一麵,第二個鍋煎第2個餅的第一麵。第2分鍾:第一個鍋煎第1個餅的第二麵,第二個鍋煎第3個餅的第一麵。第3分鍾:第一個鍋煎第2個餅的第二麵,第二個鍋煎第3個餅的第二麵。這樣便節約出3分鍾的時間。
二者的效率高低不言自明。
可以看出管理好時間在提高辦事效率中的重要性。同樣,管理好學習時間對提高學習效率同樣重要。孩子如果能管理好學習時間,就會在同樣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在最短時間內做完。
為了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時間,父母要讓孩子參與到活動時間規則的製定中來,增強孩子遵守時間的自覺性。日常生活中,不將自己的想法和規則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和他一起商量製定適合的計劃表,是我們父母需要努力嚐試的。因為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下有一種參與感,體會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且,這樣的時間計劃表是真正意義上孩子自己製定的時間規則,孩子比較樂意接受。
在製定好學習目標或計劃後,父母要督促孩子立即行動起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可以說是個高效的工作狂,平均每天工作17個小時,還使得他的十位秘書也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他製定了一種體製,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就是為了要提高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
帕金森定律認為,低效的工作會占滿所有的時間。一位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一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寫信一個鍾頭零一刻鍾,然後,送往鄰街的郵筒去投郵究竟要不要帶把雨傘出門,這一考慮又花了20分鍾。